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为什么印度农村难以普及厕所?

文化 sean 7626℃ 0评论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在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主人公掉入粪坑的情节让人印象深刻。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粪坑在印度乡村大量存在。即便政府极力推广室内厕所的使用,乡民露天排便的习惯却丝毫未受影响。

在经济增长、文化普及率和饮用水普及率等指标上,印度比很多发展中国家都领先,但为何却在关乎国民卫生的厕所使用上存在硬伤?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大量村民拒绝使用政府出资添置的厕所?

普林斯顿大学学者 Diane Coffey 及其同事在最新研究中,将印度乡民对粪坑的偏爱归因于印度文化对 “肮脏” 和 “纯净” 的定义。如果政策制定者不理会公民行为背后的深层动机,那么再昂贵的投入也只会导致事倍功半甚至白白浪费。

任何社会对 “脏” 与 “净” 都有自己的理解,被视为“脏”的人与物往往是对空间和人身的威胁。在印度,“脏” 与 “净” 不仅仅是客观的、卫生意义上的状态,同时也是主观的、精神上的概念。比如,人类的粪便不仅是卫生方面的污染,同时也是对宗教理法的亵渎;削落在地上的果皮虽然是卫生意义上的秽物,但并不构成精神和宗教信范畴内的污染。

在印度,种姓结构与 “脏” 与 “净” 的理解是交织在一起的。相对高等的人群认为,贱民的肮脏是永恒的,类似打扫厕所和清理粪便的工作只能由贱民来完成。因此,非贱民不愿意在家中积累秽物,而贱民又不愿意主动从事其他等级的人群所不耻的工作。研究者由此判断,印度文化对于 “脏” 和 “净” 的认识,使生活在乡下的人们尤其排斥在自家添置并使用厕所。

通过一对一的深度访谈和大规模的问卷调查,研究者为自己的判断找到了证据。受访者普遍认为,使用厕所将使粪便在生活空间中堆积,而且政府资助修建的简易厕所容积太小,粪便需要频繁地清理。与粪便共处一室或者发生接触,是难以忍受的事情。更何况政府为了照顾贱民的利益,已经出台法律禁止雇佣贱民清除粪便。而用于露天排便的粪坑如果足够大,就不存在经常清理的问题,甚至可以在填满时另挖一处。

对于受访者来说,露天排便的 “好处” 不仅仅在于避免粪便在家中堆积。大家普遍认为,露天排便有利健康:它要求人们走到户外,呼吸自然界的空气,再身态轻盈地回到家中,而 “足不出户” 是老弱病残孕的专利。因此,厕所只是给行动不便者提供的临时方案而已。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为什么印度农村难以普及厕所?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