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楔子”阵型适用于一场交战的开始阶段,因为连长可以比较灵活的派出任意一支未交火的排向前,攻击一个已被确定的敌军阵地。在这种情况下,剩下的排可以进入中枢预备阵地。然后再进行穿插攻击或者侧翼攻击,迅速转换成“倒楔”阵型,就这样轮流转换“核心排”。
战术部署:在与敌接触后,掷弹兵班将以一列纵队队型穿越他们的指定地段,这种阵型具有有利指挥和视野的优点。在每个排和连之前的侦察部队应当将敌情完全查明。然后每个组在进攻时将展开战斗队型:一个“核心班”指挥官将下令轻机枪组由一列纵队队型改为散兵队型,以获得良好的射击位置。而同班内的掷弹兵组将继续前进,直到抵达一个处在己方火力掩护下,与敌人阵地直面的突击位置为止。由于机枪组和掷弹兵组的指定任务不同,所以德军一般很少会将他们同时展开。根据敌人各个阵地的重要程度,排长可以将选择将全部3个班内的机枪组集中起来,打击一个目标。如果一个排内有重机枪班或者组,他也同样将被集中。
2.抵抗和防御战
从大战中后期开始,德军在各战线上慢慢陷入战略劣势,于是抵抗和防御战对于一线野战部队来说,尤显重要。
阻滞战(Hinhaltender Widerstand)—在德军的战术教条中,阻滞战的目的是“使优势敌人不能投入完全力量作战,以延迟其战略性突破或推进。迫使进攻方再次部署阵型,消耗敌人时间。”当进攻方准备好发动新一轮攻势时,防御方应当撤退至下一道“抵抗线”(Widerstandslinie),并且重复这一程序。简单来说,德军阻滞战原理就是“以空间换取时间”,以避免已方的完全战略劣势。
每条抵抗线之间相隔大约3000米左右,使进攻方必须重新部署他的炮兵,以攻击下一条防线。而每条防线上将具有深远的火力射程,交战范围在1000-1500米左右,这是为了使防御部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抵抗和脱离。当敌人的压力过大时,在第一条抵抗线的部队将退至第二条线。在阻滞战时,每支部队的交火正面将是防御作战时的2倍,例如1个营是4000米。
在2条抵抗线之间的地带叫做“中央地段”( Zwischenfeld)。在该地段内和前一条抵抗线之后大约800米的地带叫做“聚集阵地”—这里部署了预备掷弹兵班和重型压制武器。从第一条抵抗线退下来的部队将一次移动后撤至“聚集阵地”后方。一般来说,第一条抵抗线上的防御部队将在敌人进入本防线内800米时开始撤退,“聚集阵地”上的部队将全力掩护他们的撤退路线,并且与先锋敌军交火,暂时阻滞其势头,以赢得时间退往下一条防线。
防御(Verteidigung )—如果在一支正在进行阻滞战的部队后方发现了适宜的防御阵地后,这支部队应当转变为防御状态,并且尝试阻止进攻方的势头。首先德军基层指挥官将对敌人可能利用的路线,地域进行研究。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德国装甲掷弹兵战术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