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罗伯特•卡普兰:南海会变成亚洲火药桶吗?

军事 alvin 11195℃ 0评论

南海填岛

欧洲是陆缘政治,东亚则是海缘政治。两者之间的区别至关重要,使得21世纪的地缘政治不同于20世纪:上世纪最富争议的地区都位于欧洲干燥的陆地,特别是德国东西部边境的地势平缓,陆军可以长驱直入,防不胜防。不过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地球的人口分页和经济重心有相当一部分已经转移到了欧亚大陆的另一头,而且重要人口密集区之间完全隔海相望。

由于地形的影响,制海权成了重中之重,这些东亚大陆地形特点预示着海军世纪的到来。海军世纪从广义上还包含海战和空战阵形,因为如今空战和海战日益密不可分。为什么这么说?既然目前中国的陆地边界比清朝在18世纪末最鼎盛时期还要稳固,那么忽庸置疑的,中国的军事力量就必然朝海上发展。也只有通过建立强大的海权,中国才能摆脱长达两个世纪被外部入侵的心理阴影——迫使周边国家作出相应举措。

海战跟陆战有天壤之别,运筹帷幄的决胜之道亦然。陆战讲究人海战术,从根本上把人的权利看作是一个影响战争进程的预兆。海战则从理智和技术的角度研究,从而把战争简化成了数学,这就跟以往战争上同时进行并决定胜负的心智较量显然不同。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与法西斯主义作斗争的道义之战,法西斯主义杀害了数千万非战斗人员。冷战也是与共产主义作斗争的道义战争。共产主义跟法西斯主义同样是压迫性意识形态,苏联红军所占领的广袤地区都实行共产主义。紧接着冷战之后是同发生在巴尔干半岛和非洲中部的种族灭绝进行道义斗争,这两处地面战和反人类的罪行难分彼此。再往后,同伊斯兰极端分子开展的道义斗争把美国拖入了阿富汗的穷山恶水,人道对待数百万平民成了取胜的关键。所有这些战争中,战争与外交政策不仅成了士兵和外交官的讨论主题,也成了人文主义者和知识分子的探讨内容。诚如反叛乱作战代表着军官与人权专家合作的巅峰。这就是现代条件下地面战升级为全面战争的结果。

东亚,更准确地说是西太平洋地区正迅速成为全世界海军活动的新中心,也预示着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对战过程。在这片战场所遇到的道德困境相对于我们在20世纪以及21世纪初常见的要少得多,朝鲜半岛发生地面战的可能性极低,但是如果爆发的话将是个极大的例外。西太平洋将军事回归防卫专家的偏狭领域,不仅是因为我们应对的是宽广的海洋不存在平民,而且东亚各国政权的本性,比如中国,虽然是强大的威权统治,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实行铁腕治国或者说一点也不讲人情。

在西太平洋争夺主导权并不必然意味着爆发战争,这一过程将静悄悄地在广阔的海面上进行,过程缓慢得像冰川消失一般,逐渐适应超级经济和军事大国的存在,正如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那样。战争未必不可避免,尽管必然会出现群雄逐鹿的形势。倘若中国与美国处理好即将到来的角力,亚洲及至整个世界都会变得更加安全和繁荣。到了这份上,谁还会比谁更占据道德制高点呢?要记住:服务国家利益的只有现实主义——而现实主义的目标是避免战争——从整个人类历史来看,现实主义远比人道干预救下的生灵多。

东亚地形广袤无垠,仿佛向太平洋张开了“血盆大口”。这个口子几乎从北极开到了南极——从库页岛南下直到新西兰——期间点缀着断断续续海岸线和辽阔的群岛。就算考虑到技术的进步大幅度缩小了空间距离,这片海域还是构成了抗御侵略的天然屏障,至少同样广阔的陆地做不到这一点。大海与陆地不同,有着分明的边境线,使得减少冲突的可能性很大。此外还要考虑到进攻速度,最快的战舰走起来速度也相对较慢,比如说35节(一节相当于一小时行驶1海里,1海里约等于1.8公里——译者注),这就减少了战略误判,让外交官有更多的时间——甚至可以多想几天——来作出决策。海军和空军不像陆军那样保卫国土。由于环绕东亚——全球制造业中心、军事采购费用逐年上升——的海洋的存在,21世纪相对20世纪更有希望避免一场军事大浩劫。

诚然,在20世纪,东亚经历了不少军事大浩劫,而海洋未能阻隔:日俄战争、清朝逐步解体随之而来的近半个世纪的内战、大日本帝国的数次征伐以及在太平洋战场上爆发的二战、朝鲜战争、越南以外的印度支那战争、法美两国先后卷入的越南战争等。东亚主要环海的地理事实对于这些战争影响微乎其微。这些战争的核心在于追求国家统一、争取民族解放。不过,这段岁月已经离我们远去。东亚军队不再把眼光放在国内水平低下的军队,正放眼国外,着力打造高技术海空军。

至于有人将如今的中国类比作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德国,这种类比是有待商榷的:综合整个欧洲的地形来判断,德国主要是陆地强国,而从东亚的地形来看,中国则是基本上是个海军大国。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罗伯特•卡普兰:南海会变成亚洲火药桶吗?

喜欢 (2)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