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所拟方案得到苏联的赞同
张闻天拟订的撤军方案稿得到毛泽东批准后,并未立即发送朝鲜方面研究。周恩来在报送方案稿请毛泽东核阅的附信中说:“在得到主席批准后,拟在政治局一谈,然后再向苏方提出”。[41]信中并未提及何时向朝方提出,却表示要向苏方提出。向苏方提出方案稿并征求意见无可厚非,毕竟计划中的撤军行动需要苏联支持和配合,事先通报苏方是必要的。可是却不同时通报朝方,事实上是在得到苏方明确答复赞同后才答复朝鲜,这种决策流程颇耐人寻味。如果同时通报朝鲜,朝方可能提出一些不同意见。而待苏方表示赞同后,朝方对于中国拟订的方案实际上只能接受,而不可能提出什么意见了。
(一)中国向苏联通报方案并征求意见
上文提到,中国从朝鲜撤军的设想,1957年初已经得到苏联领导人的同意。1957年11月莫斯科会议期间,毛泽东也向苏联驻华大使尤金通报过与金日成会谈的情况。不过,无论是1957年初苏联外交部的意见,还是苏联驻朝鲜大使普扎诺夫6月4日向朝鲜外务相南日的表态,都表明苏方对于中国的全部撤军行动实际上持保留态度,尤其是担心朝鲜人民军独力难支,而朝鲜经济又不足以支撑朝鲜大规模扩军。[42]这种情况下,中国有必要消除苏方的担忧以得到其对中国撤军行动的赞同。
中国从朝鲜全部撤军的具体方案确定后,中国于1958年初再次通报苏联征求意见。1月8日,周恩来接见尤金,通报中朝两党商谈有关全部撤回志愿军问题的经过,并说朝鲜党中央赞成我们撤退志愿军,对于金日成来电提出的两项办法,我们赞成先由朝鲜政府发表声明要求双方撤兵,中国政府表示响应和支持的办法。尤金表示将把上述情况立即报告国内。[43] 在通报中,周恩来详细陈述了撤军的理由:可以推动若干国家要求撤退其在联合国军中的部队,使美国陷于孤立;有利于美国向李承晚施压要求其裁军;朝鲜人民军接防三八线后“逐渐可以熟练起来”。也不必担心朝鲜的安全,因为撤回的志愿军将“留驻在鸭绿江边”,万一有事,“随时可以过江抗击敌人”。看来,周恩来试图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说服苏联赞同中国的撤军行动。那么苏联的态度如何呢?
(二)苏联赞同后毛泽东答复金日成
1月8日当天,周恩来向尤金通报撤军方案后,尤金随即也向中国递交了苏联政府准备最近提出的若干有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新建议,希望得到中国的支持和配合。在东方,此时苏联政府准备提出在亚洲建立一个非原子武器地区。1月中旬,苏联外交部远东司代司长向中国透露了这一想法,并说很快将与中国商量,与印度、印尼和缅甸等国交换意见。同时,远东司认为中国准备从朝鲜撤军一举“非常英明”。不过,可能是担心中国撤军后对朝鲜的支持会减弱,远东司强调“鉴于南朝鲜完全被美国所控制,又是美国在东方的一个巩固的军事基地,对朝鲜今后局势的发展应该给予更大的重视。”远东司还提出应设法对南朝鲜多做些工作。[44]
莫斯科方面则在仔细研究中国就撤军所拟定的措施后,表示完全同意中国的意见。1月23日,驻华大使尤金答复中国政府:“实行这个计划无疑将促使国际紧张局势的缓和,使社会主义国家在朝鲜问题上保持主动性并给美国人和南朝鲜当局造成额外的政治困难。”同时,苏联表示将积极支持和配合中国和朝鲜的行动。[45]在苏联积极倡导和推动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尤其是在东方的相关举措需要中国支持,并通过中国做其他亚洲国家工作的情况下,苏联方面的上述表态几乎是毫无悬念的。
既然苏联已表示赞同中国拟订的撤军方案,中国答复朝鲜的时机就成熟了。1月24日,在收到金日成第二封信近一个月后,毛泽东终于复信金日成,函告对其所提两套方案的意见。[46]在陈述具体意见前,毛泽东写道:“这些意见,我们已经同苏联政府商量过,他们表示完全同意。”尽管信中说,“请你和朝鲜劳动党中央考虑是否妥当”,“以上各点意见,请你们研究后答复”,但在被明确告知苏联政府完全同意的情况下,金日成即使有不同意见,恐怕也很难再提出来。2月5日,朝鲜政府发表要求外国军队同时撤军,实行全朝鲜自由选举,实现和平统一的声明。其中所提各项建议几乎与毛泽东复信中所提意见完全一致。[47]
志愿军并非全部撤至鸭绿江北
从1957年11月毛泽东向金日成提议撤军,到1958年1月24日毛泽东复信金日成,无论中朝双方商谈,还是中国向苏联通报,对于从朝鲜撤回国的志愿军未来去向的设想都是“留驻在鸭绿江边”或“撤退到鸭绿江北”,总之不会离中朝边境太远。因为中国向朝鲜承诺“倘若有事,志愿军亦可随时出动”,“万一发生事变,朝鲜政府认为有必要时,我们随时可以过江抗击敌人。”[48]这一承诺也是朝鲜和苏联同意中国撤军的重要因素。不过,是否将撤回国的全部志愿军留驻鸭绿江边或者离中朝边境不远的地方,在历次会谈和商议中均未明确。再者,毛泽东提议撤退志愿军的目的之一是减轻国家预算负担,如果全部志愿军只是从朝鲜境内移驻鸭绿江北,减负的效果并不明显。还有,一年内将志愿军五个军(分别是第1、16、21、23、54军)移驻鸭绿江边,后勤供应和营房建设都将遭遇很大困难。因而,从现实考虑,撤回国的志愿军也不可能全都部署在鸭绿江边。这就和当初设想有了差距,独自面对美国和南朝鲜军事压力时,朝鲜将不得不持续增强自身军事实力或者向苏联寻求军事援助。
(一)志愿军回国后何去何从?
1958年3月10日,在第一批部队撤离前夕,志愿军司令部要求各部队做好撤军中的保密工作,并提出十条具体要求,其中明确规定不能透露回国后的驻防位置和任务等。[49]因而,长期以来,有关志愿军回国后的去向始终是个谜。时至今日,《抗美援朝战争史》以及其他有关志愿军或者抗美援朝的著作或回忆录,对于志愿军撤军回国后的去向都语焉不详,甚至讳莫如深。[50]那么,志愿军回国后何去何从呢?通过爬梳近年来出版的中共领导人年谱等资料,笔者才从中找出一些蛛丝马迹。
中国向苏联通报撤军方案后,中共中央军委开会专门研究了志愿军撤军问题。根据中央军委决定,总参作战部和志愿军总部对撤军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安排。1月28日,志愿军司令员杨勇向中国国防部长彭德怀提交了报告,对各军回国后的驻防位置和志愿军直属机关的处理等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51]2月7日,总参谋长粟裕提出了关于志愿军撤军方案和回国后部署的两个方案报告。2月13日,在主持第143次军委会议研究志愿军撤回国内部署方案时,彭德怀说,估计战争开始,第一线兵力过密不利。因此,兵力配置,纵深可多一些,第一线疏散些,一处兵力不宜集中过多。以迁就驻房为主,尽量不建新营房。最后会议决定:“基本同意粟裕同志关于志愿军撤军方案和回国后部署方案报告的第二个方案。在实施步骤上,应根据驻区气候条件,先撤回的部队驻东北,第二步撤回的部队驻华北,最后撤回的部队驻华中和四川,以便进行营房补修生产等工作。”[52]至此,志愿军五个军回国后的去向基本已尘埃落定。最终,只有一部分志愿军部队留驻东北,继续承担必要时防卫朝鲜的任务,其余大部分部队则将撤回远离朝鲜半岛的中国内地。
(二)志愿军撤离后朝鲜的隐忧和选择
2月14日,周恩来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朝鲜,准备就志愿军撤军问题与朝鲜政府进行协商。2月15日下午,双方政府代表团举行正式会谈。会谈中,周恩来说:“我们在东北原有四个军,志愿军撤退后再增加两个军。只要朝鲜政府一作出决定,我们就可以派志愿军来。志愿军的弹药和工兵器材等,好的可以留下来。”[53]这样,周恩来一方面明确告知朝方:志愿军五个军中只有两个军将留驻东北,另一方面则再次承诺中国将继续向朝鲜提供军事保护义务,必要时可以出动总共六个军,比现有志愿军总数还多了一个军。看起来,中国似乎既实现了从朝鲜全部撤军的目标,从而有利于减轻军费预算负担,又继续保持着对兄弟国家的军事义务。
尽管有中国领导人的历次口头承诺,以及1958年2月19日中朝两国政府联合声明做保证,朝鲜领导人未必能对中国志愿军全部撤离后的形势完全感到放心。尤其是,中国和朝鲜宣布撤军后,美国和其他联合国军出兵国通过各种方式多次明确表示不考虑从韩国撤军。[54]在朝鲜半岛上,朝鲜人民军将以30余万兵力对抗6万左右的联合国军和60余万南朝鲜军队,双方实力之悬殊不言而喻。于是,当中国志愿军第一批部队撤离后,朝鲜就开始向苏联寻求军事援助。1958年5月27日,与苏联驻朝鲜武官季亚科诺夫(А. А. Дьяконов)会谈时,金日成对朝鲜的军事准备以及对外军事关系进行了评论。金日成说朝鲜空军和海军规模很小,完全依赖苏联的帮助。他希望得到苏联和中国的援助,甚至表示如果苏军总参谋部认为有必要在朝鲜建立海军和空军基地,马上就可以开始实施,因为朝鲜有足够的水泥。如果必要的话,准备工作应在平时展开。金日成强调,苏联过去是将来仍是朝鲜军事装备的供应国。他甚至透露,1955年与彭德怀会谈时,就曾表达过只从苏联获取军事装备的强烈愿望。金日成还表示,除了更换更加现代化的坦克外,朝鲜军队将保持在现有水平。[55]可见,随着中国志愿军的撤离,金日成转而更加依赖苏联的军事援助,加强自身军事实力的要求也更为迫切。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中国1958年从朝鲜全部撤军方案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