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中美核思维差异及其根源

军事 sean 15444℃ 0评论

第一,徐纬地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安全环境的历史演变进程,全面且整体性地考察了中国核战略思想,挖掘了中国核战略思想的渊源。第二,潘振强讨论了中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的根源,认为这样的政策源自中国的传统战略文化、中国人民军队的军事传统,而且有效地服务了中国国家安全利益。第三,孙向丽考察了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决策模式,解释了中国发展核武器的唯一目的是形成“起码的还击手段”,“迫使超级大国不敢使用(核武器)”。第四,王嘉回顾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的核裁军主张,分析了中国对不同类型核裁军优先顺序的看法,提出了对未来核裁军的展望。第五,鹿音评述了中国核专家对战略稳定性的看法,提出了综合性地看待和分析战略稳定性的思路。第六,刘冲考察了中国专家对核冲突与常规冲突关系的看法,提出中国将核冲突、常规冲突脱钩的思路,同时也关注常规冲突向核冲突升级的危险。第七,郭晓兵考察了中国对核扩散问题看法的演变,提出中国重视国际安全环境因素对核扩散动机的影响,对核扩散与核恐怖主义危害的担心日益增加。第八,樊吉社考察了中国核不扩散思路的历史演变,分析了决策者对安全与经济利益的不同偏重对中国核不扩散考虑的影响。第九,吴日强分析了中国核透明的形式和动机,认为中国整体主义哲学以及传统文化特征对中国核透明政策有明显的影响。

在上述各篇文章中,作者都介绍了中国政府政策及其指导思想的演变,中国核专家的看法及争论,各种思想的源流及根源,并对上述思想进行了评述。中国的核思维中有一些与西方差距不大,如对战略稳定性的一些评估思路;有一些则差距很大,如对核武器发展的要求。本书力图呈现中国核思维的特征,分析中西核思维的相同和不同点。

除了前述的作者,还有其他一些中国核军控专家也参与了讨论,对研究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他们是邹云华、张沱生、伍钧、段占元等。编者和作者对他们的帮助表示感谢。我(李彬)和赵通对各文章进行了编辑,并对各文章之间的衔接进行了一些处理。

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的Jessica Mathews、George Perkovich、Toby Dalton、James Acton、Ilonka Oszvald、Julia Judson Rea、Hilary McGraw、Elizabeth Whitfield等为本项目提供了很多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最后还要感谢核威胁倡议协会和犁头基金会对本项目提供的资助。

作者简介

李彬,男,1963年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物理学博士。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资深研究员,主要研究兴趣包括:核裁军、核不扩散。1981年考入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核物理专业。1985年本科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理学硕士学位并留系,在理论核物理教研室任教。1990年秋进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部攻读博士学位,专攻军备控制中的科学技术问题。在博士学习期间,兼职在国防科工委外事局协助处理军备控制方面工作。1993年夏天获得理学博士学位,进入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工作。1994年夏天获得Social Science Research Council / Mac Arthur Foundation颁发的Post-doctoral Fellowship in Peace and Security in a Changing World,“变化中的国际和平与安全项目”博士后奖学金,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国际研究中心国防与军备控制研究项目(现称安全研究项目)从事军备控制方向的博士后工作。1995年夏天,按计划持同一奖学金,转到普林斯顿大学能源与环境研究中心核政策研究项目(现在是该校威尔逊公管学院科学与全球安全研究项目),继续从事相同方向的博士后研究。1996年夏天回到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被聘为副研究员。随即参加了中国代表团,赴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谈判《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谈判结束之后在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筹建了军备控制的研究室,并任该室主任。同时兼任科学与国家安全研究项目常务负责人。1999年夏天,调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筹建了科学与公共事务研究所。2000年底调到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

理解中国核思维

《理解中国核思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1月版

目录

代序:中美核思维差异及其根源

中国的安全环境及核武器的作用

中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问题研究

中国的核武器发展

中国对核裁军线路图的看法

对战略稳定性的思考

核武器与常规军事冲突的关系

中国对核扩散威胁的认识

中国核不扩散的思路与方法

中国核透明政策的实践与思路

后记:中国核思维的演化与动向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中美核思维差异及其根源

喜欢 (1)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