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华民国的阐释
中华民国的建立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关键转折点。新的共和国将如何对待企图建立独立国家的西藏和蒙古呢?已经有人指出,各国边界的调整往往发生于其历史初期,一旦调整后,边界将会非常稳定。 我们已经看到了梁启超和章炳麟这样杰出的知识分子对蒙古、西藏和回部是否应并入中国提出了质疑。在我看来,民国最初几年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为什么清以来的中华民族领袖没有作出像奥斯曼帝国崩溃时的土耳其领导人阿塔图尔克(Atatürk)[4]那样的选择?在对土耳其民族主义进行基本阐述的“国民章程”(Misak-i Milli, or National Pact)中,称“由多数的奥斯曼穆斯林占据的地区(宗教、种族和目标一致)已经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但是由多数的阿拉伯人占据、并处在外国占领下的地区的命运应由其公民决定。”另一个类似的脱离权给予了1878年割让给俄国的一些奥斯曼省份,后来布尔什维克给予这些省份和西色雷斯(western Thrace)自治。 因此,问题就成为:为什么领导辛亥革命的汉人没有将国家建设的目标集中在文化(相对)相同的内地汉人区,而给予以前的清朝边疆地区具有独特族群特性的民族以公民自决权?
满族婚礼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的爆发,是在汉人“民族自决”的名义下进行的,当时革命旗帜上的十八颗星代表着内地十八行省。不过,在几周之内,由于前君主立宪派和军官加入了革命阵营,关于未来共和国由汉、满、蒙、藏、回五个主要民族组成的新愿望占据了优势。 其实,在民国时期最初几个月,有关这一问题的争论还在继续,出现了大中国主义和本部中国立场间的措辞之争。 后一观点的支持者基本上主张阿塔图尔克的解决方案:保持内地,但“将其余地区置于可有可无之类”。立宪派的盛先觉说:“闻民党中有宁弃藩属而求本部独立之说,私意极不为然,今之归国,实为谋统制蒙,藏,回之故。” 1912年初,一篇文章总结了这一论争(必须指出,这是由一个大中国的倡导者所写的),其中以如下话语阐释了内地核心的观点:“国虽分五大民族,其实有国家之思想,具政治之知识者,厥惟汉族。满、回已瞠乎,其后,蒙古、西藏狉狉獉獉,混沌朴塞,更不知国家政治为何物。” 本部中国的支持者承认列强觊觎边疆地区,但认为他们可能会获得列强不进行干涉的保证,坚持边疆民族的真正独立。有人认为,这样中国就能够避免边疆冲突会削弱年轻的共和国。
不过,在民国初年进行的公众论战中,主张本部中国论的人显然是少数。一份外国报纸称,口径一致的立足民族主义的新闻界提供了“让头脑发热的爱国者宣泄情绪的安全阀”,而这些爱国者容易接受扩大了的中华民族概念。日本人则经常被指责为支持本部中国的立场,以推进其自身在中国东北的计划的实行。据说这些日本人当中也包括孙中山的一个助手。中国人里什么人支持这种立场则并不清楚,大概一些团结在十八星旗下的汉族民族主义者支持建立一个本部中国的国家。一份外国报纸称,“一个高级汉族官员”认为损失蒙古只意味着“少了一个累赘”,这种看法基本上支持了本部中国的立场。此外,中国新闻界经常感叹民众对于蒙古独立缺乏强烈抗议,暗示着许多人并不认为这是个重大损失。倒是有一些商人更希望政府少把他们的税收用到这些遥远的边疆地区,而多用于内地的发展。尽管如此,还是很难发现强烈支持民国应限于内地的言论。不过,与这次确实发生过的论战相比,本部中国论的阐释并不太重要。因为我们真正需要理解的,是如何看待当时占据主流的立场:大中国的观点。
1912年元旦,在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就职演说中,孙中山阐明了建国的基本原则:新政体将是五族共和,清朝领土上的所有民族都包括在内:“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六周后,清帝退位,公告希望和平和“仍合满、蒙、汉、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传统的说法称这种新理想为“五族一家”,这反映在了中华民国的新的五色国旗,五种颜色代表五个主要族群。民国最初几年,杰出的政治家、文人和军方领导人组成了一些新的协会,来促进民族和谐和国家统一:共和统一会、中华民国大同会、五族国民合进会等等。五族国民合进会甚至提出各民族血脉相连,在中国古代拥有共同的祖先,看起来他们非常想要树立起一个不只包括汉人在内的族群血统观念。
这种新的民族团结说法尚不能完全取代汉族复兴和反满“种族革命”的话语。1911年11月初,在《民立报》的头版社论中,称“今我汉爱国男儿一德一心驱除清朝共建民国。天下克复过半而伪京已破满酋潜逃,复九世之仇雪百年之耻将见…… 彼满洲人种屠害我族者二百余年,故与彼为寇仇誓在必报先民之恨。是亦人道之当然公里所必许也。将来大仇既报共和成立,则亦必合回臧蒙满为一国,权利平等永无贼害”。排满仍被看作是革命的第一阶段,但是提倡这一说法的人们没有认识到这种报复行为肯定会导致以后团结各族的努力复杂化。另一篇文章解释说,这是一场种族革命,仅仅是因为政府由满人控制,有必要推翻少数的满洲人统治。但几行之后,作者又称“少数劣等民族断不能统治多数优越民族。”在革命阵营中,汉人的优越性是不可动摇的。在一篇直接写给满洲旗人的文章中,作者谈到“这是一场政治革命,而非种族革命”,其观点虽然并无异常,但是也出现了“国家之半已为大汉拥有”这样的夸耀话语。它承诺一旦民国建立,汉人对于各族将“一视同仁”,使用了清朝对其臣民惯用的话语。毫无疑问,这种言论表明在新的共和国中,将是汉人掌管一切。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从内亚到海洋:中国的最后一个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