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实现运载火箭技术的新跨越
——专访运载火箭技术专家龙乐豪院士
龙乐豪,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运载火箭技术专家,曾主持和参加国家重点工程中运载火箭与导弹的研制,取得重大成就。龙乐豪院士是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首任总设计师兼总指挥,全面主持研制工作,成功研制出新技术多、难度大、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型火箭群体,对实现我国新一代应用卫星发展战略目标,扩大航天的对外交流合作,产生了深远和重大的影响,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在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之际,本刊对龙乐豪院士进行了专访。
长征七号
记者:今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请您回顾一下60年来我国运载火箭技术的发展。
龙乐豪:60年来,我国运载火箭技术经历了五大步的发展,成功研制了20个型号的火箭。第一步,运载火箭技术在弹道导弹的基础上起步,最典型的就是长征一号火箭。当时,周恩来总理下决心研制和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于是我们在东风四号中远程弹道导弹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小型固体自旋稳定上面级,研制出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送入轨道。长征一号火箭共发射了两次,都取得了成功。另一个是长征二号火箭,它在东风五号导弹的基础上研制,成功发射了返回式卫星。第二步,是按照运载火箭自身发展规律研制火箭,要求火箭运载能力大、性能高、可靠与廉价。最典型的代表是长征三号火箭,它在东风五号导弹的基础上增加了以液氢液氧为推进剂的第三级。长征三号火箭将我国第一颗通信卫星发射到地球同步转移轨道上。后来在此基础上,发展了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包括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和长征三号丙三型火箭);以后又有长征四号火箭。第三步,按照载人发射需要而研制的运载火箭,典型代表是长征二号F火箭,它是在长征二号E火箭的基础上改进完善的,着重在可靠性上进行了很大的提高。第四步,是研制使用环保绿色推进剂的新一代运载火箭。一般来说,新一代运载火箭通常是指长征五号、长征六号、长征七号及长征十一号。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们就积极呼吁国家研制使用液氧煤油环保推进剂的运载火箭,2006年国家正式立项,研制长征五号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经过10年时间,长征五号将于今年实现首飞。第五步,是研制快速响应运载火箭,典型的代表是长征十一号,也包括航天科工集团的“快舟”火箭。
如果按照综合技术评分法(包括火箭运载能力、采用的技术含量等要素)对我国运载火箭进行评估,得分在30分以下的为第一代火箭,也就是长征一号和长征二号;得分在30到50分之间的为第二代火箭,包括长征二号E、长征二号丙SM、长征二号丙SMA、长征二号丁、长征三号及长征四号甲火箭;得分在50到70分之间的为第三代火箭,包括长征四号乙、长征四号丙、长征二号F及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得分在70分以上的是第四代火箭,是指包括长征五号、长征六号、长征七号及长征十一号在内的新一代火箭,长征六号和长征十一号已经首飞成功,今年将实现长征五号和长征七号的首飞。总的来说,从世界的眼光来看,长征系列火箭这个大家族,在世界上的地位是能够引以为傲的。首先,火箭品种齐全,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小、中、大都有,能够满足国民经济建设以及部分国外用户的需求,为实现航天三大里程碑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其次,长征系列火箭的可靠性比较高,按照国际标准统计,从1957年到2015年,全球共发射5400多次,长征系列火箭的成功率是95.5%,而全球平均发射成功率是91.5%。
记者: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被誉为“金牌火箭”。您曾担任该系列火箭的总指挥兼总设计师,请您谈谈“金牌火箭”是如何研制出来的?
龙乐豪:首先,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是设计出来的。我们朝着系列化、通用化、模块化、世界一流的目标来设计该系列火箭,起点比较高,具有前瞻性。其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为2.5~5.2吨,基本上满足国内发射各类卫星的需求,占领了国内通信卫星发射服务市场绝大部分比例。通过实行“系列化、通用化、模块化”,我们在长征三号甲的基础上“上改下捆”、“先改后捆”,也就是先将上面级进行重新设计,形成长征三号甲火箭,然后在下面捆绑不同数量的助推器,形成长征三号乙和长征三号丙火箭两个新的型号。即捆绑两个助推器就成为长征三号丙火箭,如果捆绑四个助推器就成为长征三号乙火箭。这样做,既快又省钱,还可靠。到目前为止,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的发射次数约占我国火箭发射次数的三分之一,发射国外卫星的数量占我国火箭发射国外卫星数量的一半左右,是我国主力火箭之一。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龙乐豪院士:中国火箭2016年重新回归世界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