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梭鱼”级核潜艇配备UUV情况
“梭鱼”级核潜艇计划装备法国ECA公司研制的两种水下无人自航载具。一是阿里斯特中型UUV,基本型重800kg,能持续在水下作业12小时,增程型则倍增为24小时,最大工作深度300m,由潜艇施放后自行作业,功能包括反水雷、港湾监视、情报搜集等,具备水下悬停以及资料传输能力。二是岸行者小型自航载具,直径230mm,重65kg,能以3节航速持续在水下工作16小时,最大工作深度150m,配备侧扫声纳、水温/水深/导电性传感器、附带探照灯的摄影机等装备,用于水雷侦察、水文调查与战场环境侦察等。
三、“短鳍梭鱼”级中标主要因素分析
“梭鱼”级综合作战能力强大,几乎可以执行海军的所有使命任务,包括在棕水(滨海地区)和蓝水(远洋)实施威胁遏制、海上封锁、反潜、反舰、对陆攻击、情报搜集、布雷、特种作战等各种作战任务。就澳大利亚而言,购买法国的“短鳍梭鱼”主要看中其以下几点。
(一)棕水(滨海地区)的作战能力突出
“梭鱼”级潜艇具备对周边国家实施低强度军事干预的能力,其配备有情报收集,危机处理和特种作战的各类完善装备。澳大利亚军方对潜艇的用途定位与其他国家有很大区别,由于澳大利亚是西方发达国家,有一定的政治抱负,十分希望在太平洋周边国家施加影响力,潜艇就是其施加影响的最佳手段,据国际报道,长期以来澳大利亚就一直派遣其“科林斯”深入南海周边国家主权海域实施情报收集任务,其中侵入过中国领海。因此澳大利亚对新潜艇的首要要求是进攻能力强大,功能用途广泛。从这个角度上讲,德日的潜艇设计难以满足需求,“短鳍梭鱼”不仅排水量是三国方案中吨位最大,航程最远,全寿命成本也较低,出海持续作业时间为70至90天。同时也是唯一一款能发射巡航导弹的潜艇。若日后“短鳍梭鱼”再进行核潜艇改装,则其对南海方向的威慑能力将更加强大。其拥有优秀的静音行动能力,配备先进的侦察情报收集装备,并拥有极高的自动化程度,全舰仅需30人便能操控。此外还携带一艘小型水下载具,配备12名特战人员完成特种作战任务。
(二)对陆攻击能力强大,对周边国家具备很强的威慑能力
澳大利亚是海岛型国家,没有陆地接壤的邻国,没有领土边界问题,陆军、空军不是其发展的重点,因此无法装备远射程的进攻性武器,只有海军是发展重点,但是由于经济、美国限制等原因,其一直寻求在舰艇上装备远程对陆攻击型武器而未果,澳大利亚实际上空有抱负,并不具备对周边海洋邻国的实质性军事威慑能力。这次通过“短鳍梭鱼”潜艇项目,配备了射程远达1000公里的“风暴幽灵”/SCALP智能对陆攻击巡航导弹,拥有了梦寐以求的对陆纵深打击能力,可以补齐澳大利亚没有远程打击能力,对周边国家无军事威慑能力的缺陷。从这个意义上讲,法国的潜艇方案最符合澳大利亚方面的需求。
(三)反舰、反潜能力突出
澳大利亚是海岛型国家,确保海上交通安全是军事安全战略的重点,因此构建多层次的海上防御体系是其必然的选择,远程对海防御由空中力量担负,海军负责距本岛中程200-400公里海域和100公里内的近岸海上交通线防卫,“短鳍梭鱼”潜艇的“飞鱼”Block III潜射型反舰导弹射程180千米,射程远,比德日潜艇控制范围大许多,是非常有效的反舰武器,黑鲨”电动鱼雷是反潜/反舰两用鱼雷,最大航速50节,射程50千米,深、浅水工作性能都十分突出,对潜艇攻击具有很高的杀伤概率,“短鳍梭鱼”控制的面积大,平均一艘潜艇可以控制10万平方公里面积的海域,澳大利亚最重要的海域和港口大约是11个,战时需要7-8艘潜艇即可以实施有效防卫。因此“短鳍梭鱼”比德日潜艇更能满足澳大利亚海岛型国家对海域防卫的要求。
(四)后续改装余地大,性能可以持续提高
“短鳍梭鱼”有很大的改装余地,而德日潜艇方案基本没有后续改装的可能。一是现在“短鳍梭鱼”是把“梭鱼”级核潜艇的核动力舱段换成了柴电AIP动力舱段。如果下一步澳大利需要改装“短鳍梭鱼”,只要简单更换舱段,就能变身与“梭鱼”级完全相同的攻击型核潜艇。二是具备加装对空导弹的条件。法国正在发展水下发射的潜射防空导弹。法国Aerospatiale公司与德国MBB合作研制 olypheme潜射防空导弹,从鱼雷管发射一个囊袋,囊袋使用电力推进,通过光纤连接潜艇,由潜艇提供攻击目标的初始数据,射程约16km。囊袋以“游出“方式离开鱼雷管后,以15节的速度在水下航行约1000m(约2分钟);囊袋升至水面启动导弹发动机点火升空,这种在水下先航行一段距离再升空的设计,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潜艇暴露自身位置的概率,可以提高潜艇的隐蔽性。导弹采用红外制导方式,具备人工控制和发射后不管二种控制模式,使用方式灵活。
文/徐依航 原载于《军事文摘》2016年7月刊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法国“短鳍梭鱼”何以中标澳大利亚潜艇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