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银行坏账:平和表面下的涌动暗流

经济 sean 10113℃ 0评论

钢厂倒闭

第二个选项是扫清坏账,由政府负责并分散损失。许多投资者觉得中国最终会采取这个办法,就像过去所做的那样。90年代晚期,中国五分之二的贷款成为了坏账,银行其实已经破产。后来,财务部为银行注入资金,大量的不良贷款被分割并按面值卖给了“坏账银行”(译者注:专门处理不良资产的股份公司,可收购和消化银行机构庞大的不良资产)。此举收效甚佳,银行得以重新放贷,并为上市做好了准备。

现在,中国正在尝试类似的办法,但跟之前也并不完全一样。过去两年,中国政府批准了20多家地方坏账银行,并细致地安排各银行用多达15万亿人民币的高收益地方政府贷款置换低收益的安全债券,这些政府贷款中有很多本来可能会成为坏账。

然而,“全面救市”在现在来说会更加危险。15年前,为募得救市所需款项,政府相当于向家庭征收了隐形税,因为人们不得不在低利率的环境中向银行存钱。这抑制了消费。但当时的飞速增长充当了缓和剂,抬高了收入,也相对缩小了坏账规模。

而如今,想故技重施有些困难。无论是否隐形,用征税来筹集救市资金将抵消中国为刺激消费所做出的努力。付出这样的代价确实能换取资金,但也会增加资本外流压力,而中国一直在努力抑制资本外流。另外,在20年内两次实行大规模救市,将会让银行太过依赖国家,使其更难实现现代化。前央行顾问李稻葵就表示,如果事情真的太糟,政府可以再次出手,但最好是能避免这一情况。

第三个选项是让银行辨认其账目中的坏账,自行充实资本。这样做会有阵痛,但从长期发展角度来说,是中国最好的选择。已经有些进展在悄然发生了:农业银行拍卖H钢铁公司的贷款就是一个例子。过去一年中,还有许多银行也进行了这样的尝试。有些银行开始将不良贷款和证券打包售出,加快处理速度。中国政府也在鼓励银行将坏账转化为股权,处境不妙的借方就成了被控股方。(译者注:债转股,国家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银行的不良资产,成为企业的股东,原来的还本付息就转变为按股分红,企业将不需要面临到期就要还债的压力。)

基金公司海岸投资(Shoreline Capital)专注投资中国不良债权,其创始人之一本杰明•范杰就有过这方面的经历。他在2004年创立了这家公司,当时正值债务危机后,各种资产在市场上出售。尽管目前人们对中国的经济有各种担忧,但他认为从不良资产的质量上看,经济现状并没有那么糟。“上一次的债务真就是垃圾,”他说。“但这一次市场上卖的都是些真正在做生意的公司。”这些不良贷款的担保更好,担保品价值更高,而且包括银行,法院,投资者在内的金融生态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虽然还不算非常成熟。

情况看似乐观,但目前成功出售的不良贷款多数还是私企的贷款。而银行贷款中所占份额最大(近50%)的是国有企业的贷款,相比强迫他们宣布债务违约,银行更有可能选择为国企发新债还旧债。除此之外,最终不良贷款的规模必定超出投资者的承受能力。中国最大的坏账银行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已公开请求政府给予低息资助,以助其消化接踵而来的不良债权。

银行已开始筹措权益资本,为坏账减记做准备;目前银行的损失准备资本约占资产的11%。(译者注:有些坏账无法收回,只能核销,甚至可能对银行造成损失,因此,银行通常会提前备好损失准备金。)但压力正与日俱增。2013年,准备金规模接近不良贷款的三倍,去年已下滑至两倍不到——这还只是用官方人为压低的不良贷款率来计算的,实际的不良贷款率更高。简而言之,对于银行,不存在轻松的解脱办法。他们迟早要承受大量损失,到时政府将不得不出手收拾局面。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银行坏账:平和表面下的涌动暗流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