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派观点可谓针锋相对,都建立在强有力的理论基础之上,但所提出的政策建议也都有弊端。这充分反映了2015年8月之后新一轮汇改所处的复杂背景。首先,新一轮汇改是在全球主要国家经济周期不同步、宏观经济政策不协调的大环境下展开的。第二,由于金融深化,政策变量和市场内生变量之间的联动更为敏感。第三,中国经济和汇率政策受到国外主要经济体和国际资本市场的空前关注,外溢效应成为不可忽视的因素。事实上,“8.11”汇改之后和央行在12月宣布参考一篮子汇率之后,美国欧洲股票市场、大宗商品市场以及黄金价格都随即发生了较大幅度的震荡。
学术讨论可以假设、演绎,甚至为了强调核心逻辑可以对模型做出简化和抽象;但是央行作为决策者,则必须在复杂的现实环境中进行理性决策。特别是当面临难以承受之风险时,即便出现“坏的情况”是小概率事件,也往往不得不做出风险厌恶的决策。
“人民币汇率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基础”,这是去年以来官方提及汇率政策时说到最多的一句话。如果对国内外经济大环境以及政策约束缺乏理解的话,那么从这句话中得到的信息就会很简单——政策当局采纳了“汇率维稳派”的观点,人民币不会贬值。如果带着这一信息心领神会地去进行投资决策,那么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显然会接二连三地碰壁。
事实上,央行同时兼顾了“汇率贬值派”和“汇率维稳派”的逻辑和政策建议,努力在两个逻辑之间寻求平衡,在实体经济和金融稳定之间,在内部经济和对外经济之间进行动态权衡。平衡和权衡的结果就是本文提到的“双锚相机转换机制”。
考虑到政策约束以及央行政策沟通的技巧,“人民币汇率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基础”这句话背后蕴含着比字面意思更为丰富的信息。透过这句话,政策制定者至少希望向外界传递出三层意思:
首先,对中国经济有信心。汇率从根本上取决于经济基本面,所以人民币汇率不具有持续性贬值的基础。其次,不具有持续贬值的基础,但并不意味着短期的、小幅的贬值不会出现。最后,这个事情是可以谈的。
如果说第一层意思和第二层意思主要是说给公众和国内外金融市场参与者听的话,那么第三层意思主要是针对外国政策制定者,特别是美国的经济政策制定者说的。而且,汇率短期走势很可能会取决于双方谈的怎么样。
文/冯明 来源:英国《金融时报》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人民币汇率“双锚相机转换机制”的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