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网战模型:错误但有用
无论是好是坏,我们都无法建造精确估计网空领域威慑稳定的充足性模型,因为网空和常规领域有天壤之别。网空无法以英尺或英里来测量,网战武器的有效性也无法用简单的破坏半径来衡量。网战武器及其潜在目标都没有核武器在冷战期间经历的那种可以预测的演变。定性地说,像 ICBM 这种新武器是在预先警示多年之后才出现,并且通常还在此后好几年时间才真正可投用于实战。进一步,虽然投送系统越来越精准,坚固目标的生存能力也略有增强,但核武器的毁灭效果保持不变,即使对它们的科学认识一直有不规则的变化。相比之下,令人吃惊的新式网战武器,挟带着前所未见的效果,可能一夜之间就突然冒出来;或者是,一个及时的补丁程序或升级,就可能使精心策划的网络攻击无能为力。网络空间与物理空间的毫无牵连,也使人很难分清核威慑模型中所谓的核军事毁伤目标与核民事毁伤目标之间的区别,也难以限制附带损伤。如“震网”(Stuxnet)病毒案例戏剧般证明的那样,研发一个强大的网战武器,要想不波及计划打击目标之外的其他系统,可能非常困难。鉴于这种种不确定性,的确难以想像如何建造出一个类似的网战模型,能像冷战模型预测超级大国相对核力量那样发挥作用。
但这不是说不可能建造一个网战的综合模型,这种模型可以也应该被建造,不过,网空的定性特征和牵涉到的不确定性,使它们无法提供我们做战略稳定性评估时不可缺少的那种带有信心的预测。正如著名的英国统计学家乔治·伯克斯(George E. P. Box)说过的一句名言 :“本质上,所有模型都是错误的,但有些是有用的。”建造网空冲突模型要克服哪些挑战 ? 这些模型能合理地服务哪些目的 ?
不幸的是,网战模型要求比冷战核战略模型远更复杂精细才能发挥作用。大部分核冲突模型,比如阿森纳交换模型亦即核交战模型(Arsenal Exchange Model),是以两维或三维空间中的交叉概率分布来估计攻击效果。使用圆形覆盖函数,对投送工具精确度和目标坚固性加以估算,就能方便地生成目标可被摧毁的概率估计。这种运算使用一根计算尺就能进行,在冷战的早些年,通常就是这么做的。用来评估战略稳定性的模型通常完全忽略时间因素。相比之下,网络攻击的效果只有通过依赖关系图的使用才能模拟出来。计算机和网络是网络攻击的明确目标,因为它们是(或者被认为是)连接着攻击者希望干扰、操纵或破坏的某些类型的资源或活动。在数学上,这种系统可以被当作有向图,图中的各条边线代表网络各不同部分之间的相互影响。由于这些影响在时间上只能向前进,所以该系统应该被看作定向非环图,网络中的每个节点用图中表示系统演变每一瞬间的不同位置来代表。此外,这每个节点都有可能根据其内在状态起不同反应。显然,这不是用一根计算尺就能轻易解决的那种问题 !
有幸的是,有多种计算方式可以用于建造显示系统对网络攻击反应的模型。只要系统不是过于庞大,就应该可以使用面向对象编程直观地模拟这种依赖关系图。事实上,第一个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即 Simula 语言),就是在 1960 年代为了模拟目的而发明的。一个面向对象的网战模型,其建模者想让它有多精细就可能有多精细,而且只要计算资源允许,想要多大规模就可能有多大规模。这就便于使用这种模型来调研网络攻击、动能攻击和核攻击之间可能的相互作用。虽然有这些吸引人之处,但面向对象的方法很可能需要大量分析师的人力来建造,它也不是唯一可能模拟网战的方法。比如,有限元分析,也许可以加以调整用来模拟某些类型的网络攻击。
网战模型不仅相对更加复杂,而且很可能对用于建模的信息极度敏感。依赖关系图的结构及其节点根据其状态对特殊刺激的反应,很可能导致输出结果出现定性上的巨大差别。核攻击中,一枚核弹爆炸同时摧毁几十个离散目标的可能性极小,与其相比,在网空领域,瞄准了要害节点的攻击有可能造成该节点及其所有依赖关系顿时瘫痪。然而,任何特定节点的依赖关系——以及它的脆弱部——都极难预先判定。如果没有关于这两个因素的高质量信息,网战模型就不可能具备预测价值。
那么,这些模型能服务什么目的呢 ? 以上特点使网战模型对战区战役的作战规划有潜在用处 ;但是对制定战略层次上的更广泛的政治 – 军事政策是否同样有用,则不得而知。在战役层次,网战模型即使是建立在纯概念的基础上,也可能有助于研究目的。比如,可以建造这样一种模型,专门用于探索网战与核战或动能打击相结合的多域作战的可能动态演变。通过提供一个具体的框架,用来调查关于这些相互作用如何展开的各种假设,这些模拟能够提供宝贵的启示——即使它们无法预测任何具体作战行动的成败。从中获取的经验教训,可以用来减少美国及其战略伙伴的网络漏洞。借助关于目标系统的充足信息,这种模型也能被用于作战规划,尽管建造模型需要相当大的努力,而且侦察数据的有效期可能有限,这些因素都对建模构成巨大的挑战。
然而网战模型对于战略评估的用处,充其量是靠不住,很可能是有害无益。模型对研究核威慑稳定有用的那些分析类型,转换到网空领域就不太管用。如果有一个类似核战确保摧毁模型的网战版本,决策者绝不敢指望它,因为网战战略模型的建造中实在包含太大的不确定性。此外,实施这样一种模型需要的数据收集,本身就充满了危险性,因为它将需要对美国所有的网络漏洞进行全面评估。假如这个评估,或者甚至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落入敌人之手,其对美国安全的破坏就可能难以估量。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如何构建网络时代的威慑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