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际油价大跌,引发了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最受到瞩目的焦点,是油价大跌对俄罗斯的重大打击。然而,国内外一些评论声称“美国和欧洲会因此大大获益”,却是张口说瞎话的。
瑞士国家银行出台了一份最新报告,详细罗列了从沙特、俄罗斯的原油,到美国页岩油、欧洲生物柴油等所有原油类产品的保本价格,明确展示了在85美元/桶条件下各国原油的盈亏情况。
沙特成本最低,为7美元(包含运输成本,以下相同),俄罗斯为30美元,英国/挪威北海石油为52美元,美国深海石油为59美元,美国页岩油为85美元,加拿大油砂为105美元,欧洲乙醇汽油为105美元,欧洲生物柴油味112美元,俄罗斯极地石油为125美元。
可见,美国、加拿大和欧洲多年来耗费巨资展开的页岩油、油砂、乙醇汽油、生物柴油等等,在油价大跌的情况下一下子全都变成了亏本。目前,这些产品牵扯到了大量相关产业,关系到数以百万计的就业机会,美欧国家的大量经济政策,都和这些产业直接相关。包括美国大力提倡的“玉米变燃料”政策,大力开采并出口页岩气、页岩油等等。未来如果油价继续下跌,美国石油产品很可能重新扩大进口,结束当前不到30%的石油进口比例。
美国不惜以打垮本国能源产业为代价,发起这场轰轰烈烈的石油价格战,对俄罗斯的打击程度更大。表面上,俄罗斯以30美元/桶的成本(18美元开采成本+12美元运输成本),对85美元的油价,依然有很大的利润空间。但是,俄罗斯的经济对石油出口的依存度过高。尤其是近年来普京大幅扩大财政支出,这一切都严重依赖于石油收入。因此,石油利润大减将令严重打击俄罗斯财政,从而破坏普京的俄罗斯复兴计划。据估计,此次油价暴跌会给俄罗斯造成上千亿美元的损失,包括石油和一系列相关产业。
而美国和欧洲,油价下跌也并非没有好处。能源变得廉价,直接就能拉低生活和生产成本,普通民众肯定是喜闻乐见。但对于美国的制造业却不一定是好事,因为全球经济生产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美国本土生产页岩油,在运输成本上有很大优势,近年来吸引大量制造业资本回流。如果页岩油产业崩溃,美国好不容易拉回来的资本又会重新流向发展中国家,因为低油价会令这些国家生产成本更低。
总而言之,奥巴马这些年来的几乎所有政绩——玉米变燃料、页岩油气开采、美国能源自给率提高、资本回流本国等等,在这场油价大战中,瞬间变得一无所有。相比之下,倒是欧洲国家获利远远大于弊。另一方面,石油生产格局也很可能发生重大变化,页岩油气、油砂乃至生物柴油,未来前景都将变得非常微妙。
作为旁观者的中国,2013年石油进口量达2.8亿吨,而油价从2013年底的98美元降到现在的85美元,按照这个数字,差不多节省了268亿美元。更重要的是,为中国制造业的复苏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机会。(凤凰军事 防务短评 陶慕剑)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渔翁得利:用油价打击俄罗斯 奥巴马很“悲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