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如何用经济学原理解释千年战争史?

军事 sean 10914℃ 0评论

如何拣选最少的经济学原理来诠释过去千年的军事史?在《城堡、战争与炸弹》一书中,经济学教授于尔根·布劳尔与历史学教授休帕特·万·蒂尔努力去完成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两位作者选取了过去千年内发生在欧美的六个案例,以便“从经济理论的视角来写军事史”,并对应地大胆提出六个不大会被任何经济学家质疑的主张:第一、采取某种行动以放弃另一种行动的机会为代价;第二、激励影响行为;第三、决策是在比较和权衡预期的得失之后做出的;第四、信息不对称造成力量的悬殊;第五、如果超过了临界点,投入越多,得到的额外收益反而越少;第六、如果两个事物的性能相当,人们会用相对便宜的来替代相对昂贵的。

打翻奶桶还是杀死奶牛?

二战时盟军对德国战略轰炸的效果很好地说明了边际报酬递减原理。在1939年12月到1945年5月的66个月中,英国皇家空军对德国的10个战略目标投下了755531吨炸弹,旨在通过战略轰炸对能为敌人提供扭转战局的武器和物质资源进行系统毁灭性的打击。由 300 名文职雇员、350 名军官和 500 名士兵组成的美国战略轰炸调查团所做的报告指出:“战略轰炸与战术轰炸的关系就如奶牛和一桶牛奶的关系一样。战术轰炸就像打翻奶桶,让敌人无法立刻得到补给;而战略行动就像杀死那头奶牛,使敌人彻底陷入绝境。”

让人惊讶的是,战略轰炸显然并未对德国的战时生产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武器生产不减反增,甚至在战争最后一年也是如此。按照英国皇家空军的调查,盟军每月成千上万吨的投弹量,换来的却是德国战时生产潜力下降2到4个百分点而已,德国飞机生产在1944年甚至达到39807架的峰值,而此时盟军在 1944年 10月往德国投放了50465吨炸弹,是1942年5月154吨的328倍!

盟军对德国的战略轰炸

从理论上说,美国海军的Norden MK XV投弹瞄准器可以将平均轰炸误差缩小到100英尺,以至于在战时漫画中投弹手可以问他的导航员“地址是莱比锡斯特拉106号还是107号?”但在现实中,在月光明亮的夜晚平均每四次攻击才能有一次把炸弹扔到距目标5英里以内的地区;在没有月光的夜晚,这一比率更是骤降到二十分之一。由于乌云遮蔽、必须靠慢速盘旋肉眼观察投弹目标而被德国空军击落、缺乏导航设施而无法找到指定目标等原因,盟军不得不将精确轰炸改为区域轰炸,将在易受攻击的白天空袭改为在晚上空袭,这对更好地定位轰炸目标毫无作用,也无助于提高轰炸效果,甚至让德国工人的士气与热情变得更强。

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对德国的战略轰炸未能“杀死奶牛”。向奶桶射击确实使奶牛心烦意乱,停止或减少产奶,轰炸即是如此。然而,伴随着边际回报的递减,“如果第一颗子弹打空额半桶,第二颗子弹打空了剩下半桶的一半,第三颗打空了一半的一半的一半……当资源使用乘以三,从一颗子弹到三颗子弹,额外洒出的牛奶数量从一半递减到1/4再到1/8.……”两位作者由此得出了让人倍感沉重的结论:“抽象的生产理论居然能在这个极其现实又血腥的战争世界中找到用武之地可能令人惊讶,然而对战争各方的伤亡者,最好早熟知该理论听从它的教诲,那么战争可能更早就结束了。”

如何用合同保障刀头舐血的生活?

两位作者自豪地将自己对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各城邦雇佣兵合同的经济学分析称为 “对史学的一份新贡献”。要知道,“雇佣兵”一词在意大利语中本来就有城邦和雇佣兵组织的首领(佣兵队长)或雇佣兵本人所订立的合同之意。但长期以来,史学界对雇佣兵制度的研究多注重城邦政治制度以及军事技术,而忽略了雇佣合同本身。

从经济学角度看,合同各方涉及委托-代理问题以及随之而来的风险分担,所以必须通过设计出适当的激励机制,使合同双方满意而非互相尽力欺骗卸责。大部分佣兵合同都采用基本工资加奖励工资的形式:极低的基本工资仅仅是对佣兵资质和能力的筛查机制;奖励工资则由可能的劫掠和赎金构成,它们才是骑士或步兵谋生和积累财富的主要来源。这一巧妙的制度安排,让能力不足的士兵难以挣得奖金并知难而退,有能力的佣兵则得以自觉留下。两位作者从史料中也发现,德国雇佣兵中的2/3在意大利居留不到两个季度就返回家乡,明显是发现自己吃佣兵这碗饭很难,没法滥竽充数。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如何用经济学原理解释千年战争史?

喜欢 (3)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