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美国海军“分布式杀伤”作战概念是为对付中国吗?

军事 rock 17438℃ 1评论

二、主要内容

“分布式杀伤”概念源于美国海军对濒海战斗舰未来定位的思考。2014年的一场军事演习中,蓝军部队的濒海战斗舰装备中程反舰导弹,使得整个战场发挥了重大的变化——红军部队面临的战场压力陡增,运用更多的力量来应对可能受到的更多打击,总体精确打击作战效能大大削弱。由此,“分布式杀伤”概念开始出现在美国防务智库及海军官方的文件中。总体而言,“分布式杀伤”概念是美国海军传统兵力结构面临新挑战、不能确保全球制海权的情况下实施的作战理论创新。这个概念的核心目标是通过调整兵力结构来提升美国海军的制海作战能力。海军武器装备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为这种概念的落地创造了条件。

(一)兵力分散部署却可实现火力集中

自古以来,战场杀伤力集中是最基本的作战准则。无论是古罗马时代的方阵,还是大舰巨炮时代的无敌舰队,乃至现代的航母战斗群,都是通过兵力的集中来实现杀伤力的集中,从而投送强大的打击能力。兵力集中原则,是情报能力、通信能力、打击距离、打击精度有限的产物。美国海军航母打击大队是海上作战兵力集中原则的典型代表,其作战概念可称为“集中式杀伤”:航母舰载机联队具备强大的远程打击能力,护航舰艇可提供严密的广域防御能力,航母因此成为“海上霸主”。

现代军事技术,包括侦察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发动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武器的投送距离与打击精度发生了质的飞跃,从而给集中原则带来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的第一次海湾战争,美军率先在军事史上第一次使用较少兵力,投送较少火力,取得最大程度的杀伤战果,展现了军事领域革命性的一幕。20多年以来,以信息化为支柱的精确打击作战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对美国海军来说,越来越多的潜在对手,拥有了越来越强的精确打击能力——以高性能陆基作战飞机、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低噪声常规潜艇、无人机等武器和技术装备为代表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反介入/区域拒止”作战环境下,兵力集中使用时,被发现和摧毁概率增大,高价值海上作战平台易损性凸显,航母打击大队可能被迫远离濒海地区才能部署。因此,传统的兵力集中型的航母打击大队必须要自我调整,在不破坏杀伤力原则的基础上,实现兵力的分散。也就是说,在保持强大攻击作战能力的同时,通过分散确保生存能力。

基于这样的思考,“分布式杀伤”作战概念应运而生。根据现有的资料来看,“分布式杀伤”尽管还只是一个战术层次上的作战概念,但已被列为美国国防部支持“第三次抵消”战略重点建设的作战能力之一。这个概念的核心,是实现海上作战样式的转型,由传统的“以兵力集中实现火力集中”向“兵力分散火力仍集中”转变。这个概念的基本要求,是调整航母打击大队主要是飞机担负攻击任务的传统模式,让大量水面舰艇(包括补给舰、两栖舰、运输船等辅助舰艇)具备中远程打击能力,部署时在地理上分散开来。这样做可达成两方面的效果。一是增加了敌军C4ISR系统对美军打击平台持续进行侦察、跟踪和监视的难度,从而确保美军安全;二是扩大了打击火力的规模,增加了敌军的防御难度,可提升打击作战效果。

近些年来,美国海军的舰船越来越先进,造价越来越高,数量却越来越少。与此同时,这些舰船在敌军面前的脆弱性也在升高。因此,“分布式杀伤”作战概念另一层意义在于:在国防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克服数量不足,强化各型作战平台,特别是中小型作战平台的对海对地作战能力,使敌军海上精确打击作战的难度加大,增强自身的生存能力,从而赢得海上精确打击作战的胜利。

(二)以反舰导弹强化水面舰船战斗力

提升现有水面舰船反舰作战能力是“分布式杀伤”作战概念最重要的措施。这些舰船几乎包括美国海军除航母以外的所有水面舰船。

1、水面舰船

首先是提升“宙斯盾”战舰的远程反舰作战能力。美国海军现役装“宙斯盾”战舰,包括“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和“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在航母打击大队内的任务定位都是以防空反潜为主,重点是应对饱和攻击的需要。两级舰的MK-41垂直发射系统主要装备的防空用的“标准-2”型导弹和“阿斯洛克” 反潜火箭。反舰方面只有两组四联装8枚“鱼叉”反舰导弹。这种导弹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服役,尽管多次升级换代,但与潜在敌军种类多、射程远、精度高的新型反舰导弹相比,已经落伍。因此,美国海军正在研究为两级舰装备更先进的反舰导弹。2016年1月18日,“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约翰·保罗·琼斯”号(USSJohn Paul Jones DDG-53)发射了“标准”-6导弹,击中了停泊在夏威夷沿海的美国海军太平洋导弹试射场的“鲁本·詹姆斯”号导弹护卫舰。这被称为“分布式杀伤”的重要试验之一。

其次是为濒海战斗舰增配反舰导弹。濒海战斗舰是目前美国现役最先进的战斗舰艇,采用了隐形设计,具有超快的航速,但却缺乏有效的反舰导弹。2015年5月11日,美国“沃斯堡”号濒海战斗舰在南沙群岛附近海域被中国海军“盐城”号导弹护卫舰(054A型)近距离追踪。该舰装备的导弹是海拉姆116防空导弹,剩下的都是舰炮和机枪,而中国海军“盐城”舰则装备了鹰击-62反舰导弹。这对“沃斯堡”号是非常可怕的局面。 美国海军认为濒海战斗舰是未来实施分布式杀伤作战的理想平台,原因有三。一是濒海战斗舰尺寸足够大,能够在海上持续部署21天,和导弹快艇相比,续航能力适合全球部署。二是采用模块化结构,加装反舰导弹比较容易。该舰的模块化结构,有利于迅速改装各种新武器,试验各种新概念。三是高航速特性,使其在分布式杀伤作战的优势更加明显。高航速只会使敌军的侦察、探测、定位和打击系统“分身乏术”。和其它传统舰船相比,它更能突显分布式杀伤的优点。

最后是为其它舰船增配反舰导弹。反舰能力不足的战舰增配反舰导弹。美国海军声称,数量众多的小吨位作战舰船、辅助舰船或两栖舰船,通过快速改装反舰导弹,可以具备“分布式杀伤”能力,从而担负中远程打击任务。美国海军甚至提出了“凡船皆可战”的口号。但就现实情况来看,这样做的现实意义并不大,因为辅助舰船变得更有攻击性,理论上可行,但会对其专业功能形成很大的干扰,可能带来的负面作用更大。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美国海军“分布式杀伤”作战概念是为对付中国吗?

喜欢 (1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1)个小伙伴在吐槽
  1. 连反舰导弹都不装,太瞧不起人了
    匿名2016-11-11 20: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