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解放军报:济南战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调查

军事 ywz 7061℃ 0评论

res07_attpic_brief

我军第三代战机成功在高速公路上起降、进行功能改造的亚洲最大客滚船首航成功、建成全国规模最大功能最全交通战备训练基地、率先建立光电夜视等5类战区级动员中心……近年来,济南战区凝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共识,树牢“一盘棋”的建设理念,在“融”字上做文章,在“深”字上下工夫,进一步健全体系、理顺机制、完善法规,积极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近日,本报记者对他们的实践与探索进行了调查。

军地“一盘棋”,军民融合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规划“对表”解决战斗力建设难题

“路修得越来越好,部队出动咋越来越难?”

这句话,道出了战区部队过去遇到的一些尴尬:鲁豫两省交通基础设施飞速发展,高速公路里程逐年递增,但有时候重型装备却上不了高速公路,部队机动仍存在困难。

原因何在?是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与国防建设结合不紧?

显然不是。鲁豫两省多年前就出台了高速公路修建必须给驻军预留出口等规定,各地也认真遵照执行。深入分析,症结在于军地缺少沟通,有的地区和部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考虑到了国防和军队建设需求,但有时却不知道具体的内容和标准。

某高速公路规划、建造时,专门给沿途驻军单位预留了紧急通道。可由于对部队装备缺乏了解,出口仅能通过一般车辆,重型装备和部分新装备在紧急时刻却无法快速通行。

如今,这样的难题不再困扰部队。去年,战区内的10多支部队接受突击拉动考核,每支参考部队都能从营区直接进火车站、上高速路,无一因道路问题而影响“拉得出”。

“军民融合发展,必须树立军地‘一盘棋’意识。”谈起这些变化,济南军区领导一语中的,“只有坚持军地一体,科学规划,完善法规制度,军民融合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他们与鲁豫两省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意见》等40余部法规制度,明确要求各地把国防和军队建设需求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军地各级建立了双向通报、联席会议、协调立项等制度,每年年初两省制定年度发展规划,都邀请部队领导参与,交通、规划等部门与部队相关部门定期通报重点项目进度情况,通过军地规划常态“对表”,实现了国防需求与地方发展规划的有机对接。

2010年,渤海轮渡公司计划新建几艘3万多吨的客滚船。他们从山东省有关部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经过申请立项,在新船建造中贯彻国防需求,使客滚船可以装载部队多种重型装备和人员,大幅提高了战区海上投送能力。记者从济南军区联勤部了解到,通过实施军交运输“畅通工程”,鲁豫两省先后完成80多条国防公路建设,极大地增强了战区部队的机动能力。

军地规划“对表”,还有利于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记者调研发现,现在鲁豫两省在城市规划、经济开发等方面,都会征求当地驻军意见,有效解决了以往由于周边高楼林立、过度开发而影响部队战斗力建设的难题。去年,某市绘制新区开发“蓝图”,把部分军地争议土地纳入规划。省里知道该情况后,要求地方政府调整规划,并向济南军区通报了有关情况。

“‘对表’消除了误会,加深了感情,加强了共识,推动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某市一位领导说,通过建立相应的制度机制,军地领导一起研究规划,有利于相互加深理解,从而形成共谋强军兴军大计的良好局面。

坚持信息主导,军民融合重“硬件”也要重“软件”——“大数据”让作战需求与供应精准对接

9月下旬,某旅千里机动参加上级组织的对抗演习,取得了优异成绩。其中一个亮点是,该旅使用的集多种通信和导航手段于一体的新型指挥车,实现旅营之间数百公里无盲区指挥,破解了“动中通”难题。

谈起新型指挥车,旅领导说要归功于战区构建的国防动员综合信息系统。

原来,该旅在新型指挥车研发过程中,遇到了不少技术难题。如果自行开发,既费时又花钱,代价非常大,而且部队也等不起。

他们登录国防动员综合信息系统,发现鲁豫两省有很多具备相关技术能力的企业和科研单位。该旅很快联系到山东一家通信器材公司,请他们参与设计改造,仅用一个多月就攻克了技术“瓶颈”。

“军民融合发展要靠需求牵引,需求与供应情况越清晰,融合发展越高效。”济南军区司令部领导感慨地说,用数据说话,实现了部队需求与地方供应之间的精确化对接。

前几年,济南军区在调研军民融合发展情况时了解到一些现象:有些技术地方早就掌握了,部队却还在苦苦探索;有的设备器材地方研制出来后销路不畅,部队急需却不知道从哪里引进。

一番深入调查,解开了“谜底”:信息不通,特别是精确的数据相互不了解,是“民参军”的主要障碍之一。

“军民融合既要重‘硬件’也要重‘软件’,要把‘大数据’的作用发挥出来。”战区要求各级国动委依据部队作战需求,每年至少组织1次全面的国防潜力调查,相关数据全部输入国防动员综合信息系统。

在此基础上,鲁豫两省投入上亿元,在省、市两级构建联通交通、气象等国防动员各职能部门的信息平台,使部队能够快速了解各地的技术、产业、人才等各类信息。

记者打开该系统,输入“夜视器材”的关键词,数据库自动显示鲁豫两省上百家企业的技术力量、产品特点、专利情况等,把这些数据与部队现有装备对比,很容易判断出哪些技术和器材可以用于部队夜训夜战。

“大数据”不但能够提供信息查询,而且为军民融合发展提供了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和辅助决策等功能。

某旅千里机动演练过程中,导演部给出情况:某道路桥梁被炸毁。该旅根据系统提供的数据,很快就重新制订了行军路线,使部队按时到达集结地域。

据了解,目前他们正在推动该系统向县级单位延伸。济南军区司令部领导告诉记者,精确化对接,将为军民融合发展绘制清晰的“路线图”,让国防“潜力”快速转化为国防“实力”。

军民融合仅靠热情难以长久,互利共赢才能可持续发展——融合“红利”激发融合活力

在鲁豫两省采访过程中,记者有一种感受特别强烈:地方政府和企业对参与国防建设的热情特别高。

“军民融合发展让我们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电子IT企业浪潮集团的领导如是说。

近年来,浪潮集团专门成立了军品事业部,生产的防信息泄露产品等先后被部队采购和使用,并成为企业的重要利润来源。

尝到甜头的浪潮集团,如今步子迈得更大。记者调研发现,在各种军民结合技术产业博览会、国防电子展览会上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浪潮集团还宣布,下一步要努力把“云计算”引入军工应用。

“军民融合仅靠热情难以长久,互利共赢才能可持续发展。”一位领导感慨地说,过去企业参与军民融合,有的是凭借着一股子热情,有的是想搭上国家战略的“东风”,看重的是政府出台的各种优惠政策。但仅有热情还远远不够,只有享受融合“红利”才能更好地激发融合活力。

为了调动地方政府和企业参与融合发展的热情,济南军区加大社会化保障力度,广泛实行物资集中订购、采购,积极推荐鲁豫两省企业和产品“参军入伍”。

据统计,目前鲁豫两省有200多家企业被国家和军队列入“首批军用物资采购动员供应商名录”,400多家企业成为“给养应急保障动员企业”和“战备药品器材代储企业”。

参与军民融合不仅能够获得直接的经济利润,还能在技术、知名度等方面得到大幅提升。

闻名海内外的海尔集团就受益于此。航天冰箱是航天员太空生存必不可缺的电器。由于太空环境以及飞船运行的特殊性,航天冰箱在重量、体积、功耗、结构等方面的要求都极为苛刻,设计生产难度极高。2006年,海尔集团主动参与航天冰箱的研发,经过几年技术攻关,开发出自己的航天冰箱,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航天冰箱技术的国家。

2011年,海尔航天冰箱成功搭乘神舟八号飞船遨游太空。次年,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与海尔集团签署了技术合作协议。

“生产航天冰箱,牵引了我们的科技创新,提升了品牌知名度,让我们获益匪浅!”海尔集团一位领导在接受采访时说。

“国防和军队建设领域也是一块‘大蛋糕’,要让参与者支持、付出的同时,也能得到应有的回报。”一位领导介绍,随着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未来国防和军队建设需求将更多地走向市场,能够吸引更多的企业前来竞争和分享。

新兴产业既是经济增长点,也是国防实力增长点——军民融合不断向新领域拓展

去年秋天,一场夜间对抗演练刚刚打响,导演部就作出判定:蓝方穿插分队被红方发现,并遭远程精确火力打击。

对于这个结果,蓝方指挥员有点“忿忿不平”:“红方怎么可能发现我们?”他心里清楚,当时蓝方人员距红方侦察力量的直线距离,是现有夜视器材观察识别最远距离的两倍多。

然而,他没想到的是:红方在演习前,引进了地方某公司刚刚研制的一种新型热像仪,使其夜间识别距离提高了几倍。

一场本来势均力敌的对抗,由于新技术的引入,造成了夜间战场的单向透明,左右了整场演练的胜负。

这场演练很快成为部队领导的热点话题。胜负并不重要,真正让大家感兴趣的是高新技术在其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鲁豫两省区域内,从事高新技术装备研发、生产和服务的科研院所、大型企业近千家,有海尔、新飞、安钢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品牌,具有很强的产业和技术优势。

高新技术是未来信息化战争制胜的关键。新兴行业不但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也是国防实力的新增长点。一场依托新兴产业,拓展军民融合发展新领域的浪潮正在鲁豫两省掀起。

战区部队从未来作战需求着手,积极协调鲁豫两省建立制定推动新兴产业军民融合发展规划。记者翻阅山东省出台的《关于加快军民结合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意见》看到,这份红头文件围绕全省各地产业发展特点,划片分区重点建设济南航空配套与维修、青岛大型船舶及通用航空制造等10个产业聚集区,以及卫星应用服务设备与授时服务系统研发制造产业园等20个军民结合产业园。

山东省一位领导告诉记者,目前这些产业园区已经定型并开始生产,航空航天装备等10大类军民结合型产品,进入了国防和军队建设领域。

既重规划,更重应用。在摸清两省技术底数基础上,他们有针对性地引导地方企业把技术广泛应用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领域。记者参观山东、河南两省国防动员潜力展示,一系列高新技术产品引人瞩目,上百个种类产品可以服务于航空航天工程、大型舰艇、指挥自动化等领域。山东某企业研制的产品被辽宁舰采用,河南某企业的新技术被直接用于某新型战斗机。

据了解,他们还充分挖掘两省人才资源,结合部队需要,编实频谱管控、新装备维修、测绘支援等新型军民两用保障队伍,把新兴产业的人才纳入国防动员体系。

“军民融合向新兴产业的拓展,是部队战斗力提升的‘倍增器’。”一位领导告诉记者,随着“民参军”快速发展,未来一些民用新技术将成为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引擎,提高部队能打胜仗的本领。

本文来自《解放军报》2014年11月5日第04版,原标题为《军民融合:鲁豫新探索告诉我们什么 ——对济南战区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解放军报:济南战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调查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