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取消“211”、“985”高校利大于弊

文化 alvin 5420℃ 0评论

是否保留“985”和“211”,是中国高校改革绕不过去的话题

“985”“211”事关重大,不同高校有不同心态

很多人说不清“985”和“211”是什么含义,但都知道这是中国优秀高校的代表,或者说得更准确一点,是官方圈定的优秀高校的代表。对于高校,这三个数 字,意味着极大的政策、拨款倾斜;对于学生,这意味着自己考上名校的资格认定;对于一些企业,这是招聘启事中的第一轮筛选。

正是因为重大,所以当传闻“985”和“211”可能被取消时,不同处境的高校有不同的心态。比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既非“985”也非“211”)的校长周烈昨天表示“坚决赞成取消这种‘杀贫济富’的做法”。

但可以想一下其他实力不济的“211”院校,如果真的取消,那么之前受到的优待则会灰飞烟灭。

39所“985”高校                                                                       39所“985”高校

这里可以先简要介绍下什么是“985”和“211”。“985工程”源自1998年5月4日江泽民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讲话。最初入 选“985工程”的高校只有九所,至2011年年末,共有39所高校位列其中。在此基础上,教育部又推出“211工程”,意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 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共计112所高校。简而言之,“985”和“211”就是国家圈定的要重点扶持的高等院校。

虽然教育部否认要取消“985”“211”,但要弱化的趋势已经很明显

传 出要取消“985”“211”的消息,绝非空穴来风。除了中南大学的校长提到了要废除“985”和“211”外,中国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许武,也在近日也提 到了国家要废除“985”。之所以教育部出面否认,可能和此事关系重大,需要谨慎决定有关。但最近这几年,关于废除这两个头衔的讨论就从未停止。教育部部 长袁贵仁在3年前就表示,两个工程不会再新增学校,而会对非工程高校给予支持。

1949年 我国高校仿照苏联模式院系调整以后,一直采用行政主导的财政体制办学。随着过度僵化的体制弊端逐步暴露,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政府改用“工程”拨款的方 式办高校。始于90年代末的“211工程”和“985工程”,之所以会有这种要弱化的趋势,最大的可能是政府觉得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没有达到最初“建设 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

不可否认,从十几年的实践效果来看,工程资金的确帮助部分高校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教育主管部门更迫切的想解决资金利用效率的问题,尤其是在学术腐败频发的背景下。

“985”和“211”相比于其他高校,最大区别在于钱

没有钱是办不出好高校的。这个链条很简单,有钱才能吸引好的教授,有好的教授才能有好的项目做出好的成绩,有好的成绩学校才能有好的声誉,有好的声誉才能有好的生源,有好的生源就有好的校友,有好的校友才有体面的校友捐款。以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而 “985”和“211”最大的任务,就是给其中的高校以资金支持。中国大学的资金来源中最重要的就是财政下拨,超过整个高校资金来源的一半(2013年数 据)。在财政下拨中,有个专项补助经费,指211工程专项资金、985工程专项资金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16项重大专项资金等。 其中,211工程专项资金和985工程专项资金等专项资金数额较大,211工程所需建设资金,由国家、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和大学共同筹集;985工程专项 资金来源包括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地方人民政府共建资金、项目学校主管部门共建资金以及项目学校自筹资金。

2013年科研经费10亿元以上高校绝大多数来自985或211                                                  2013年科研经费10亿元以上高校绝大多数来自985或211

所以学校挤破头也要上“211”和“985”的重大推动力就是钱。关于这一点,河南大学(既非“985”也非“211”)的校长做过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中国 的大学有娘娘、贵妃、答应之分,河南大学就是那个“答应”。别说“985”和“211”相比于其他高校有资金支持的巨大差异,就连“985”和“211” 之间都有不少区别对待,比如浙大曾经的风云人物郑强,在从浙江大学(既是“985”也是“211”)党委副书记任上调至贵州大学(是“211”但不是 “985”)担任校长后,曾感慨“贵州大学过去30年得到中央政府支持的总和,顶不上我原来工作浙江大学的1年。”

钱带来的差异,造成了三种不公平

高等教育不是只有“985”和“211”

都说中国对教育的投入不足,这句话从整体上看是对的,但若掰开来瞧,就不那么正确了。先看整体: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教育经费总量在2013年已达到GDP的 5.34%,但在世界上仍然处于很低的水平。目前OECD(经合组织)国家平均水平是6.3%,加权平均是6.5%。7国甚至超过了7%:丹麦、冰岛、以 色列、韩国、新西兰、挪威、美国。

但这种低,是总体上的低,尤其是基础教育投入低,反观对 高等教育的投入,不仅不低还高。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经费占教育总经费的比例维持在30%上下,而同期OECD国家高等教育经费占比仅为20-25%。根 据2013年数据,我国高等学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是普通小学的3.93倍,而OECD国家的平均值是1.7倍,奥地利、冰岛、意大利等国甚至低于1.5 倍,主要发达国家中最高的美国和法国约2.28倍,与我国数据接近的大国仅有墨西哥和巴西。

总 之,总体教育投入较低,但高等教育占教育总投入的比例过高。而这笔过高的教育投入,实际上主要喂给了“985”和“211”院校。。得到重点扶持的全部 “985”院校和大部分“211”院校均系中央部属高校,根据2013年的数据,一百余所中央部委所属高校与两千余所地方高校公共财政预算约为3:7,但 要知道中国的本专科在校生的比例仅为1:9,而专科教育也属于高等教育,其被轻视的程度非常严重。

211工程和985工程“以学校为单位”进行投入的方式,最大的不公平正是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一所高校有多个学科,学科之下又分为多个专业,很明显的一个事 实是,全国660多所国立本科高校中,最优秀的专业并不全部集中在某个或少数几十所学校。许多高校虽然没有进入211工程或者985工程,但这些高校的某 些学科或某些专业却具有全国一流水平。由于该校其他专业没有达到211工程或985工程所要求的水平,他们就不可能得到211工程或985工程的倾斜投 入,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高等院校不是只分布在北京、上海

全国共有112所“211”学校,分布在31个省市。从各省市拥有的211高校数量看,北京有24所居首位,江苏11所和上海9所分别排在第二、第三位。再 以“211”高校占当地高校数量的比例为指标,北京有84所普通高校,其中24所211高校,占比达28.57%,西藏仅六所学校,但西藏大学为211学 校,占比为16.67%,上海66所高校中有9所211学校,占比13.64%排在第三。

2014年全国各省211院校占比                                                            2014年全国各省211院校占比

值得注意的是,河南和河北普通高校数量均超过100所,可是211学校均仅有1所,分别占比0.83%和0.99%排在最后两位,同时,两省拥有的985高校数量均为0。而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富庶省份浙江,省内高校超过80所,但211学校仅有浙大一所。

因为211工程和985工程是人为圈定的,其中必然存在因地域而差别对待的情况。2013年,浙江省的GDP约为北京的2倍,但13年中央对浙江高等教育的投入仅仅为北京的6%,这就不仅仅是教育的不公平了,而是地域不公。

优秀毕业生不是只出自“985”和“211”

先看一个故事,2012年,深圳某银行招聘,规定应聘者须来自211大学。学生写信给深大的章校长,校长安慰:银行招聘人员素质低,不必在意。第二天他让学校财务处撤回学校在该银行的所有存款,“若再不改,就号召2万多学生的家长把存在这家银行的钱全部提出来”。

实际上,在招聘启事中,把来自“985”和“211”院校作为条件之一。很多人认为这是“歧视”。其实,企业有筛选机制很正常。但问题在于:“985”和“211”院校的财政来源是计划拨款,学生就业却是市场竞争。这也是不公平。

高等教育需要的钱应该来自哪里?

要谨慎对待政府拨款成为高校资金主要来源的方式

根据2013年数据,我国高等教育经费中,政府与非政府经费的比例是1:0.71。而OECD国家的平均值是1:1.1,美国、日本、韩国分别是 1:1.8、1:2、1:2.7。并且,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的民间投入主要体现在以学费为主体的事业收入上,民间捐资、学校投资收入的比例非常低。其中,国 家财政性经费占58.34%,事业收入和其他收入占40.56%,民办教育举办者投入仅0.47%,社会捐赠仅占0.62%。而在美国,即使是接受捐款较 少的公立高校,其捐款、投资收入等也占12.93%。

从办学准入到招生次序到财政投入,中 国的教育管理不仅严重限制和歧视民间办学,而且也把公立学校分为三六九等。由于政府垄断了高等教育办学权,导致私人部门的资金无从进入,从整体上是降低了 中国高校的福利和活力的。要解决钱的问题,应该怎么办,其实答案已经非常清楚,就是政府少管点。

由政府主导高校经费有什么坏处呢?一个最明显的对比是苏联跟美国。从1950年代到1980年代,苏联的科技创新投入很多,成果跟美国同期有一拼。但仔细观 察一下,当年的苏联科技都偏重宇航、航天和军工,侧重工业,没有留下改变人类生活与生存方式的技术发明。相比之下,改变我们生活的家电、互联网、电脑、手 机、民航、汽车等等,还有工业制造技术,都来自美国。这种差别的根源在于:苏联的科研全是国家主导、国家出资,而美国的研发是市场主导,以私人投资者为 主。

对于必不可少的政府拨款,其实也完全没必要用对高校以进行资格认证的方式,来圈定给多给少。一个国际通行的规则是,建立或引入第三方独立的教育评价机构,对高校的学术能力和教育水平独立调查评估。财政拨款应该参考这样的评估结果。

       文/张德笔  《今日话题》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取消“211”、“985”高校利大于弊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