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日本制造业回归是真的:中日工资差距减到十年前四分之一

经济 rock 5781℃ 0评论

日本制造业

以家电、精密机器和汽车等为中心,将中国等海外的一部分生产迁回日本国内的趋势已经再次出现。虽然毫无疑问的是,日元贬值成为主要因素,但如果关注除此之外的3个变化,实际上可以看到日本制造的未来前景。

松下在商讨将在中国生产的微波炉、空调和洗衣机的生产迁回兵库县和滋贺县的工厂。大金工业计划将家用空调的部分生产从中国迁回日本。而夏普则打算将空气净化器等的生产由上海基地迁回日本。与此同时,日产汽车和佳能也已经透露,打算将一部分商品的生产迁回日本。制造回归日本国内正在成为明显的潮流。

亚洲国家工资优势缩小

回顾过去可以发现,由于1985年9月的广场协议后的日元升值,日本的制造业企业最初将生产迁往东盟(ASEAN),而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则转移到中国。除了日元升值之外,人工费低廉也成为了吸引力。之后,由于出现日本国内产业空洞化担忧和日元贬值,曾多次出现制造业回归日本的现象。其原因是海外风险巨大,包括在海外尤其是中国的生产容易发生技术外流和出现假冒产品、中国的反日游行和传染病蔓延、以及泰国的洪水等政治和自然灾害等。不过,在中国、泰国和越南等亚洲各国,由于当地市场的需求出现扩大等原因,制造业回归日本的趋势迟迟未能发展为结构性变化。

而此次制造业回归日本则包含了与以往不同的要素。第1是日本和亚洲的人工费差距正在缩小。中国深圳经济特区内的法定小时最低工资现在为13.3元,换算之后约为260日元。另一方面,日本的最低工资在冲绳县、高知县和宫崎县等地方为677日元。即使只从表面上看,中日两国的工资差距也缩小至2.6比1左右,与被认为达到“10比1”的10年前相比发生了明显变化。中国与日本不同,实际工资远远高于最低工资,因此实际的差距或许更小。最近数年来,在泰国、柬埔寨和印度尼西亚等东盟各国,工资也出现快速上涨。当然,这受到汇率水平的影响,但对于日本企业来说,现实是亚洲国家的工资优势正在缩小。

第2个值得关注的因素是,日本国内的商品销售方式的变化。过去的模式是,从个人电脑、冰箱、洗衣机到服装、日用品等均在周末集中大量销售,而配送则集中于前半周。由于开设家电连锁店和服装连锁等店铺的零售店实力雄厚,供应商品的企业需要在周末之前增加库存。但在如今,网络购物和电视购物等无店铺的零售出现迅猛增长,改变了销售方式。工作日的晚间成为销售高峰,在大城市圈,商品次日就可以送至顾客手中。对于顾客来说,商品何时送到变得重要,电商企业竞相加快配送速度。而供货方需要立即交付商品,开始有必要在靠近销售地点的地方生产。如果在中国生产,并在2周后抵达仓库,将丧失竞争力。

从以前开始,关于产品制造的选址,“在销售地点生产”一直被认为最为理想。日本即使经济增长缓慢,仍然是仅次于美国和中国的世界第3大巨大市场。即使出现旨在扩大日本市场份额带来的制造业回归的趋势也毫不奇怪。

日本以高端产品参与竞争

第3是日本的生产基础。中国已经建立了超越日本的巨大产业集群。不过,那是面向需求规模巨大的中低价格产品的生产基础,而在日本企业重点发展的高端产品方面,仍然有所欠缺。这是因为高附加值产品并未转向在中国生产的日本企业很多。此外还存在另一个因素——即技术先进的加工企业由于与技术人员的关系,难以进驻中国。同时,日本形成了覆盖广泛的生产支持体制,例如库存时常拥有70万种螺丝、具有即时供货体制的螺丝贸易商等。日本企业采取的战略是,以高端产品参与竞争,与价格相比,以迅速的应对决胜负,因此回归日本国内是极为合理的选择。

如果站在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全局来考虑,可以认为产业选址迎来了明显的转折点,此次制造业回归日本国内的趋势有可能带来结构性变化。

文/后藤康浩 日本经济新闻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日本制造业回归是真的:中日工资差距减到十年前四分之一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