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中美之争源于对“修昔底德陷阱”概念的不同解读?

军事 rock 10346℃ 0评论

中美之争

没多少人注意到:不同的语言对“修昔底德陷阱”概念有不同的解读。

几年前若说中美有可能因为南海问题开战,会被指为荒唐。但时至今日却无人会再否定这个说法。以往人们常说:中美只会因为三个问题开战:第一个是台湾问题,而第二、第三个都是台湾问题。虽然台湾问题仍是危机所在,但其严重程度已退居二线。目前领海主权之争愈演愈烈,相关的国家都认为有向对方宣战的必要。

以往中美之间相当有默契,而尼克松-基辛格时代实行的“战略模糊”(strategic ambiguity)策略,也在彼此目标不言自明的基础上,维持了地区和平。

时至今天,中美之争的最大危机,已不在于双方是否存在战略互信,而是在于两国始终错误解读对方传递的信号。如果情况持续,两国军事冲突有可能一触即发。

中美是否难免一战?抑或有可能开战,但仍可以避免?如果开战属于必然,两国政府唯一要做的,就是加强军备。如果可以避免,那么两国就必须认清问题根源所在。传统强国和新兴强国之间的竞争激烈,并有擦枪走火之险,如何管理这种竞争关系,是政圈的热话。这种竞争往往被形容为“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 trap),即新崛起的大国必然会挑战现存的大国,而且往往是以军事形式进行。

一个雄心勃勃、正在崛起的国家,会通过几个方法提升地位:占领土地、扩大影响力、改变现存大国制定或执行的惯例和规定。

美国抱持主流意见的高官们最近终于认同这个说法,但如今美国政界仍认为应以遏制和对抗方式应对。他们声称,中国在南海的行为独断专行,“修昔底德陷阱”已经出现,区内战云逐渐形成。

但中国不认同这个说法。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1月便表示:“我们都应该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因此中方认为,美国畏惧中国崛起,自主地与日本一起落入“修昔底德陷阱”,美日必须自力走出陷阱,外界对此无能为力。根据这种思路,中国自然认为自身处于道德高地,以怜悯和不屑的态度看待美国的行径。

美国决策官员正热议应否放弃长久以来美方对中国崛起的迁就态度,而中国则认为这种辩论是因美国国内的压力触发,决策层为了缓解紧张气氛,往往以中国为代罪羔羊。因此,美国对华政策共识真的改变时,并没有受到充份关注。而美国对南海问题态度转趋强硬的迹象,也被视为虚张声势。

谁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做了什么?双方对于这些“事实”争持不下。例如,美国声称中国态度“专横”,例子是2010年4月的东盟会议上,中国外长用了不符外交礼节的不礼貌用语。

中国当然也自有一套说辞,内容关于美国的险谋。中方指出在同一场会议上,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秘密拉拢东盟部份成员国,计划在外交上打击中国。

中美互相指责的情况加剧,不利于避免战争。各方必须设法走出这个困局。

没多少人注意到:不同的语言对“修昔底德陷阱”概念有不同的解读。美国人认为“陷阱”(trap)是静待机关被触动的动态机制,暗示存在某种条件反应;而中国人惯说“落入陷阱”,暗示当中存在欺诈。

从中我们或可了解到,双方就南海问题展开认真对话的先决条件是什么。首先,中美必须愿意尽一切努力避免开战。任何解决方案都必须妥协。

也就是说,美国不应否认自己曾经不必要地挑衅及羞辱中国,尤其是借助其误导人心的“转身亚洲”政策。

中国也应该自省,甚至如毛泽东所说,要进行“自我批评”。“修昔底德陷阱”是一个互动现象,暗示现存大国和新兴大国双方都有责任。习近平的顾问班子似乎没有做足功课,因为将“trap”译作“陷阱”是大错特错的──“陷阱”意指地上的捕兽器,属单一方面的阴谋。

因此,美国的“陷阱”──只有当机关被触动才会捕捉猎物──并没有中国的“陷阱”那么自以为是。中国有需要调整心态。

中美都希望维持区内及全球稳定,因此我们都应假定中美两国将倾向于以和平方式管理双边矛盾。

文/相蓝欣 来源:南华早报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中美之争源于对“修昔底德陷阱”概念的不同解读?

喜欢 (1)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