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陆军战术导弹发展和实战使用

军事 sean 18090℃ 0评论

各国陆军的战术导弹主要是对敌地面纵深目标遂行火力打击的射程在1000千米(含)以内的战术弹道导弹,也包括少量的战术巡航导弹(如印度陆军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和制导火箭弹(如美国陆军的M31制导火箭弹)。目前世界上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陆军装备有战术弹道导弹,其中近20个国家和地区有生产战术弹道导弹的能力。纵观国外战术导弹的发展历程及在历次战争中的实战使用情况,可知其仍是各国陆军必不可少的装备。

发展概况

20世纪50年代是战术弹道导弹的起步阶段,美苏研制部署的第一代战术弹道导弹都采用液体推进剂,系统复杂,反应时间长,射程短、命中精度低,如美国的“诚实约翰”、“红石”、“下士”、“中士”和苏联的“飞毛腿-A”等战术弹道导弹。

20世纪60年代是战术弹道导弹的提高阶段,主要国家研制部署了第二代战术弹道导弹,如美国的“长矛”、“潘兴-IA”,苏联的“飞毛腿-B”、“飞毛腿-C”和法国的“普鲁东”(亦称“冥王星”)。这些导弹的特点是采用预储式液体推进剂或固体推进剂,相应地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命中精度。

20世纪70年代以后战术弹道导弹进入成熟阶段,主要国家发展了采用先进固体推进剂的第三代战术弹道导弹,包括美国的“潘兴-Ⅱ”,苏联的“圆点”(SS-21)、“薄板”(SS-22)、“奥卡”(SS-23)和法国的“哈德斯”,特点是机动性好、射程远、命中精度高、反应速度快,且抗干扰能力、全天候作战能力和生存能力强。

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俄分别研制部署了更先进的第四代战术弹道导弹—美国的“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TACMS)和俄罗斯的“伊斯坎德尔-M”,特点是命中精度高、突防能力强、通用性好。它们是先进战术弹道导弹的代表。

然而,历史发展到今天,战术弹道导弹不再为美俄等军事强国所垄断,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出于自身安全需要也纷纷争相购买、仿制或自研战术弹道导弹,如朝鲜、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特别是朝鲜和伊朗在俄制“飞毛腿”系列导弹的基础上,分别研制装备了“火星-5”、“火星-6”和“流星-1”、“流星-2”等战术弹道导弹,朝鲜还研制了“芦洞”系列和“大浦洞”系列弹道导弹。

第三世界国家纷纷把目光转向战术弹道导弹是有深刻原因的。一方面,其经济实力有限,技术落后,空军难以与军事强国相抗衡,战争一打响,制空权就几乎丧失殆尽;另一方面,战术弹道导弹技术要求相对较低,使用机动发射装置时便于隐蔽伪装,生存能力较强,能够给追求“零伤亡”的强敌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和实际伤亡。为了相互威慑,印度和巴基斯坦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南亚次大陆掀起了导弹竞赛高潮,分别研制装备了“大地”(Prithvi,亦音译为“普利特维”)系列和“哈塔夫”系列战术弹道导弹。

装备现状

目前世界上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陆军装备有战术弹道导弹,其中近20个国家和地区有生产战术弹道导弹的能力。截止到2010年底,除美国、俄罗斯、中国外,其他国家大约总共拥有5900枚弹道导弹和数百件发射载具,其中朝鲜拥有1000多枚,60%~80%为仿制的“飞毛腿”系列战术弹道导弹。俄罗斯和印度陆军已分别装备了Р-500巡航导弹和“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国外陆军战术导弹的具体装备现状见下表(表中未列出曾经装备过但目前已中止装备战术弹道导弹的主要国家,如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等)。

2212956267000115191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陆军战术导弹发展和实战使用

喜欢 (6)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