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万亿人民币规模中国特色的QE已经在悄然展开,尽管央行并没有直接购买任何债券。
QE这一工具十五年前首先由日本使用,最近几年里又被美国和欧洲“发扬光大”,其共同的特点都是由央行出面直接购买国家/企业的债券,目的可能是压低融资成本或救市。尽管中国的官方表态非常坚决称不会实施美国式QE,但在经济不断放缓的背景下,中国央行试图利用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为经济托底或制造缓冲。
“这就是中国式的QE,”彭博社援引瑞穗证券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但这并不是央行直接购买资产的计划。比起美国或日本,中国的宽松并不直接,且更加精细。”
在政府项目上,相较于直接出资购买地方政府的债务,中国央行选择将资金注入所谓“政策性银行”,通过这些银行再向政府项目融资。
在救市行动中,中国央行通过帮助证金公司这样一个“国家支持的平准基金”,靠它去市场上购买股票稳定股市波动,并不像金融危机时英美等国的财政部和央行直接出资买股。
不过不管有没有直接购买证券/债券,QE的最直接结果之一就是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
央行的动作
尽管并没有公开过详细的策略,中国央行正在实施的各种计划已经间接的在支援财政刺激措施,这些措施试图为中国经济增长划定一条底线。
例如最近公开的规模至少1万亿人民币的“专项金融债”,该类长期债券由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两家政策性银行,向邮政储蓄银行定向发行,央行将为邮储银行提供流动性支援。
国金证券分析认为万亿专项债是为了填补财政资金缺口,拉动固定资产投资,以抵消股市调整给GDP带来的下行压力。
目前还不清楚央行的“支援”将以何种形式出现,市场猜测的一种方式是邮储银行买入上述专项债后将这些债券抵押给央行换回现金,在这种情况下,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将得到扩张。
此外,上月初在股市大跌之际,中国央行称已根据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的需求向其提供了充足的再贷款,规模超过1200亿元。而再贷款也是央行扩充资产负债表的方式之一。
华泰证券高级策略研究员薛鹤翔表示,“这实际上表明央行开始承担股市的最后贷款人角色,证金公司在此关键时期已承担起“平准基金”的角色。”
瑞信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表示,中国版QE是是2008年美国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和1998年香港政府干预股市的混合体,以背水一战的姿态制止市场恐慌以及由此产生的恶性循环。
陶冬认为,尽管这违反了市场原则,但对稳定市场信心、防范风险蔓延十分重要,实属不得已而为之。
间接融资
在美国、欧洲或日本,央行的行动都是公开透明的,如果要买任何证券他们可以直接在二级市场上购买。
不过,本届中国领导人选择间接融资的一个好处就是,可以防止中央政府的债务负担过重。中国之前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激进的债务扩张至今还在时不时的发出警告。
另外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点是,从前有不少信贷增长最后进入了已经存在的资产,意味着这些信贷不会直接创造任何GDP的增长。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中国特色QE悄然展开:央行向政策性银行注资上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