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斯大林是如何掉进冷战陷阱的?

文化 alvin 40952℃ 3评论

沈志华:斯大林是如何掉进“修昔底德陷阱”的?
——战后苏美从合作走向对抗的路径和原因

演 讲 人:沈志华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终身教授、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主任、周边国家研究院院长,美国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资深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当代中国文化研究所名誉研究员。

主 持 人:潘英丽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本文系沈志华教授2018年10月25日在上海交大徐汇校区所作演讲速记稿。

主持人(潘英丽教授):我们今天的话题是比较高大上的,关心中国的命运和前途,关心中国的国际战略空间,大家都会对这个问题比较关注。我们今天非常荣幸地请到了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的终身教授,冷战国际史中心主任,也是周边国家研究院的院长沈志华教授。

沈志华教授非常传奇,早年当过兵,甚至文革期间也住过监狱。80年代去经商,90年代自费从事冷战史的研究,他的成果非常多,我们的海报上大家都已经看到,讲不过来,太多。也在北大、香港中文大学包括海外担任兼职研究员,他的日程排的非常满,对我们在职的同学来讲非常希望放在周末,但是他时间已经排到明年,所以在他百忙之中找了这么一个时间给我们讲课。现在大家欢迎沈教授。

沈志华

沈志华:刚才潘老师讲最近因为中美关系,特朗普在那里瞎折腾,很紧张。现在大家都在说是不是要开始新的冷战。我不是研究现实问题的,但是冷战我还是研究了20年,所以说新冷战或者马上要开始,或者已经开始,这个说法我不赞同。冷战的概念是什么?美苏之间在过去半个世纪当中,使用除了战争以外所有的手段要击跨对方。这是两个基本的条件,现在这两个基本的条件不存在。一是美苏之间当时 ,从意识形态到国家制度是替代性的、抑制性的,性质完全相反,而且一个要替代一个。我的生存是以你的灭亡为前提的,这个现在中美之间不是这个问题。至少现在还没有达到这个程度。第二个条件就是不是美苏两个国家之间的对抗,而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两个集团之间的对抗,现在也不存在这个条件。中国有盟国吗?没有。就一个朝鲜,你敢认吗?你也不敢认。他也不认你。美国倒是有,北约、日本、韩国。但是如果中国和美国真的干起来,他们会跟着美国来打中国吗?我觉得不大可能。别说英国、法国,日本、韩国都不会,过两天安倍就会来了?干什么来了?调和。

所以现在跟美国进入了冷战状态或者是新冷战,这个说法不确切。可能有人这样想,但是实际不是这个情况。反过来讲不是没有这个可能,如果事态恶化下去,处理不当,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所以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看斯大林是怎么跟美国走上冷战道路,这个对我们冷静地考虑一下中国的出境和应对的方针是有好处的。这就是我自己研究的专业所以我讲讲这个题目。斯大林是如何掉进修昔底德陷阱,战后美苏从合作走向对抗的路径和原因。

先讲第一个问题,战后世界的格局,二战结束的时候。

当时美国和苏联,当然也有英国,在某种程度上包括中国共同缔造了一个战后的国际秩序。一个规则、一个体系就是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基本的原则就是大国合作和大国一致,这是非常重要的。形式就是建立一个国际统一的组织、建立统一的体系,包括安全体系、经济、贸易、金融,大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担负起自己的责任,美国管美洲、苏联管东欧、英国管西欧、中国管亚洲,这是当时罗斯福设计的。当然后来把法国又拉进来,到了雅尔塔谈判后期。后来五个常任理事国大国一致的原则,对比原来的凡尔赛体系,凡尔赛体系除了重新瓜分殖民地以外,没有形成一个世界整体的平台、规则。所以很快第二次世界大战就爆发了。建立这样一个体系主要是为了防止今后人类再走向战争。主导思想是美国罗斯福提出来的,从《大西洋宪章》到《联合国宣言》,从开罗会议到雅尔塔会议,再到波斯坦会议等等,都是大国领袖之间反复地磋商。

罗斯福是比较左翼,从上台执政就搞罗斯福新政,一直到二战。所以在战争期间他对苏联的态度要比英国友好的多。这样才有这种可能。因为二战前苏联跟美国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十月革命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就是要推翻资本主义。所以二战以后和过程当中,法西斯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结果出了一个法西斯,法西斯连你们俩都要消灭,所以他们俩联合起来把法西斯消灭。法西斯消灭以后,面临战后是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还是你死我活的斗争?罗斯福设计的这个想法就是要消除大国之间对抗和战争的根源。

关键是苏联的态度,斯大林对这一套完全支持、完全赞同。为什么?其实斯大林不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而是非常现实的一个政治家。他的目的就是要苏联安全,要发展,什么主义其实无所谓。我们看到二战结束时,美国答应给苏联的条件要超过苏联自己的需求,他渴望得到的东西。这个体系能保证你的安全,还能保证你的发展,他何乐不为。苏联在1917年十月革命以后一直到二战,就处于一个非常孤独、被资本主义包围的一种状态下,所以他有一种孤岛意识:周围都是资本主义,我要把人家全消灭,人家要把我消灭。所以他没有安全感。在战前这个局面就出现了,面临法西斯的威胁时,他曾经想跟英美合作消灭法西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合作消灭法西斯,但是谈不拢,他的要求人家没法答应。他要求什么?波罗的海三国要归我,芬兰挨着列宁格勒港口的土地要归我,要换一块。英法怎么能答应?我们是民主国家,我们怎么能决定人家国家的命运。希特勒说我答应,所以1937年就签订了苏德秘密条约,德国答应波罗的海三国都给你,我不管,你打芬兰我也不管。还有他们俩还商量好,波兰咱们分了算了。现在不讲了,因为苏联站到盟国这边,仔细想想二战怎么爆发,要是没有苏德秘密条约,希特勒会打波兰吗?如果希特勒不打波兰英国会宣战吗?但是现在提这个不太好,都是盟国,又不提这个事。但是实际情况是这样。

结果希特勒打了波兰,苏联趁机瓜分一半。但是很多人问一个问题,既然这样为什么希特勒后来打苏联?实际因为斯大林有了进一步的安全需求,但是这个需求又希特勒无法答应。当时德国、日本、意大利搞反共同盟(轴心国),斯大林要求加入。您是社会主义国家怎么加入反共联盟?奇怪吧?不奇怪。他有条件,我加入反共联盟巴尔干给我。进一步要求苏联南部边境整个巴尔干给他。希特勒就不答应。你们要替意大利想一想,你可以往东边去,印度、阿富汗,再往东归日本,这样意大利、苏联、德国瓜分世界,很好。斯大林不干,非要巴尔干。所以到1940年底最后谈不成。为什么希特勒没有拿下英国就要打苏联,说斯大林这小子比我还黑。所以苏德战争爆发。但是二战后的结果希特勒没有给斯大林的,罗斯福都给了,整个东欧国家全是他的势力范围,南斯拉夫的情况比较特殊一点。所以雅尔塔体系对苏联来讲他是受益的,包括远东地区也是一样,日本海的问题、蒙古的问题,一会讲到亚洲的时候再说。

这样斯大林很容易也很愿意接受美国的思路,当然他也要表示出相应的诚意,你不能在你的势力范围内搞一党制,必须搞多党、民主选举制,斯大林说这个很容易。所以1943年为什么斯大林要解散共产国际?二战还没有结束。共产国际要说解散早该解散,那个时候共产国际在欧洲共产党已经声名狼藉。一天到晚就是莫斯科的传声筒,苏联和英法合作的时候,给欧洲各国共产党下指示,说法西斯现在是最危险的敌人,你们要支持本国政府,反对法西斯。到了1939年他跟希特勒签订秘密条约的时候又下指示,说法西斯还是可以的,是你们本国政府最反动,具有欺骗性,所以你们要起来,推翻本国政府。这样就把各国共产党推到悬崖边上。所以多列士(法国共产党总书记)为什么被通缉,因为他要反政府。到1941年希特勒一进攻,苏联共产国际又下指示,说其实还是法西斯最坏,都没有信誉了。但是苏德战争爆发,斯大林都没有解散共产国际,但是到1943年5月突然解散共产国际。近的来说是为了推动英美开辟第二战场,远的来说就是要建立起和西方国家、英美的一种互信关系:我不搞世界革命,我不会再推翻资本主义。他主要是传递这个信号,因为现在学界研究共产国际解散的也不少,因为共产国际有很大的资源,共产国际解散以后资源都转到了苏共中央国际部,所以他们说解散共产国际是假的,是换汤不换药。不对。资源当然不能浪费,转到苏维埃国际部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关键在表明苏联战后的方针不再搞世界革命,不再针对资本主义。

另外为了建立雅尔塔体系,斯大林建立对外政策是和西方合作,特别是跟美国合作。为了达到这一点,所以苏联在所有自己势力范围内(东欧这些国家),全部搞的是多党制。除了南斯拉夫,它的情况比较特殊。但是南斯拉夫表面上也有一个人民战线,其他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都是搞多党制。本来(各国)共产党非常高兴,盼星星盼月亮可把你们盼来了,说政权交给我们?不行,你们有农民党、民主党、自由党。都跑了。跑了叫回来,没有的马上建。就是要建立一个多党制、选举制。

另外在其他不是苏联势力范围,法国,当时法国共产党在二战期间势力特别大。掌握民族军50万人,意大利共产党也有25万人的军队,还有希腊共产党,这是欧洲三个最大的党。斯大林分别通知,多列士、陶里亚蒂(意大利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全叫到莫斯科,回去以后解散军队,你们都加入政府。所以法国共产党交枪了,意大利、希腊共产党都交枪了,都加入政府。中国也是,所以为什么给毛泽东发电报,你必须到重庆去,跟蒋介石谈判建立联合政府。当时毛泽东都下了命令,八路军、新四军立刻占领华北、华南各大城市,中共中央任命了上海市的市长、南京市的市长,江南五省的省长都是共产党员。斯大林说你这样干就是要打内战,你不行,赶快到重庆,就是建立联合政府、建立多党制。

所以总体上斯大林是要维护雅尔塔体系,维持跟美国的合作,除了安全问题,经济上还指着美国给贷款,好歹给100亿、50亿,战后恢复经济建设。苏联的战后需求也是赞同雅尔塔体系。为什么没有维持住这种关系?1945年二战结束到1947年两年,冷战爆发。冷战爆发的标志是美国提出了杜鲁门宣言。有人说彭斯(现任美国副总统)的讲话是不是铁幕演说,铁幕演说不对。铁幕演说是丘吉尔到美国做的,他只是说苏联非常危险,要威胁到欧洲,重点是讲英美的特殊关系,因为美国回到北美,欧洲没有美国什么事。实际上苏联和西方发生的矛盾主要是和英国的矛盾,跟欧洲的矛盾。对美国一点都没有碰,一点都没有占。丘吉尔就是担心这个,劝说美国人要管这个事。彭斯的讲话更像杜鲁门宣言,就是说美国要管欧洲的事,所以苏联在哪里扩张都不行,都得管。

对应的就是共产党情报局的成立,到(1947年)9月份苏联成立了共产党情报局,宣布两个阵营,就到了1947年夏天、秋天。所以两年,为什么?这个是要特别注意的。现在我们研究历史材料,可以看到关于冷战到底谁负责任、谁挑起的争论特别大,就这几十年各种说法都有。我个人觉得看了这么多材料,我觉得还是美国是主导和主要的方面。美国和西方主要是英国,英国在这里挑逗的作用非常大。最后美国信了丘吉尔。

从逻辑上苏联不可能挑战美国,他什么都不如美国怎么挑战,军事不行、经济不行,没有实力,没事闲着跟人家挑战?逻辑上讲不通。事实上也没有。二战后期发生的所有矛盾,苏联和西方都不是冲着美国去的,没有一条,现在谁能够拿出一条来斯大林要对应美国去的?不是,主要是跟英国。为什么?因为苏联在欧洲,英国也在欧洲,他们矛盾是欧洲内部的矛盾,跟北美没有关系,涉及不到。唯一有冲突的是日本,一会我们讲到亚洲的时候再说。但是那时候已经到了波斯坦会议,美国的情况也会发生变化。所以事实上他不可能主动向美国挑战。

既然这样美国负主要责任,是不是苏联就没有责任了?苏联就是无辜的呢?也不是。可以这样讲,苏联的所作所为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刺激了美国、刺激了西方。本质的问题还是意识形态的分歧造成了这种双方的疑虑。主要是在罗斯福去世以后,罗斯福这个人特别重要。但是罗斯福是美国连任四届的总统,就他一个,当时威望特别高,但是他明显是左翼。到二战后期时他已经压抑不住,美国就这样,不能两个党老是你执政,你做得再正确也得靠边,也得换。到第四届大选时美国罗斯福党内就对他施加了很大的压力。原来第三届当总统的时候,搭档是谁?是华莱士副总统,比罗斯福还左,很有民主党的传统观念,比较左翼。结果到第四任选举时都没有选他,但是换了杜鲁门,杜鲁门在民主党内比较中性,本事也不大,平时也不大说话,就让他当。结果罗斯福一死,右翼势力立刻抬头,国会、民主党内的右翼势力。杜鲁门又没有什么主见,所以美国国内的右翼势力抬头。他们再看苏联时怎么看怎么别扭,说得错是错,说得对也打个问号。国务卿也换了,财务部长也换了,华莱士后来当了商务部长。美国右翼势力抬头的情况下就开始猜忌苏联。

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如果估计到这种情况,你的所作所为一言一行要非常慎重,不要给右翼再增加筹码。苏联政策在执行过程当中很多问题加剧了美国对苏联的战略疑虑,主要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苏联的国内政策跟国际政策完全背离。对外政策想得很好,这种报告很多,包括斯大林的批示,跟美国合作、跟西方合作搞经济安全等等各个方面。跟过去不一样,美国的电影、杂志也可以进来,双方科学家往来都可以。但是国内政策非常保守。因为二战接近尾声时,苏联社会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这个变化主要是因为苏联人开始走出国际,原来都不许出去,苏联跟咱们文革前差不多,出差得拿介绍信,有单位批准。特别是农民,每个人都有一个身份证,不能随便走。二战一打几百万人去了欧洲,一到欧洲发现原来世界是这样的。所以这些人回国不是农民就是工人,回国以后来回写信,那个时候苏联的公安局都有邮检,写一封信先到公安局,公安局拆开看了以后没有问题再封上发出去。现在全都是档案,我看到公安局邮检留下的文件,都是讲他们在欧洲所见所闻。有些人说到匈牙利,占领了匈牙利,见了洛米卡,说家里还挂着壁毯,那是苏联贵族家里才有,他们家里还有马桶。怎么战败的资本主义比战胜的社会主义国家生活水平还高,不是说我们是最好的吗?所以老百姓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一传十、十传百,再一个农民对集体农庄的反感、厌恶,到战后已经可以随便讲,过去谁也不敢讲。一是希特勒来破坏了很多,再加上战争,对农民的束缚也放松了。再一个知识分子可以出来说话,因为跟西方可以交往,所以写文章都可以。最重要的是干部,在干部当中也有一批人觉得苏联要变革,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我发现一个1947年2月起草的文件,苏共十九大报告的提纲,我们都知道十九大后来没有开。我还没有找到更多的文件,但是可以推想,这个时候要开十九大了(1947年初),有什么方针呢?一看这个文件就知道,和苏共二十大的文件非常相似,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放权简政,都是这些措施和想法。当然后来没有执行。是1952年开的十九大,不是我们这个十九大,是苏共十九大。说法和做法完全不一样。说明了什么?说明在党内也有一批人认为苏联应该进行变革。

当时整个苏联国民经济体系到了崩溃的边缘,如果要重整,无论国内、对外,都是苏联体制进行变革最好的一次机会,这个时候比列宁那个时候好。顺便说一句苏联最后垮台核心的问题是制度问题,因为任何一种制度都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科技发展不断的调整。但是苏联错过了一次又一次机会。二十年代搞新经济政策是一次,列宁去世的比较早没有搞下去。第二次就是战后,这个机会比20年代还好。至少有国际环境,二十年代时没有国际环境。第三次没有搞成就是赫鲁晓夫(60年代),没有走上改革调整的道路。为什么?他担心政权不稳。斯大林认为这些都是受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影响,要改变苏联的社会制度就是要推翻苏共的领导。所以从这一点担心出发,对国内加强控制,日丹诺夫主义就是这个时候出来的(1946年初)。所谓日丹诺夫是苏共中央主管意识形态的书记,拧紧螺丝钉,对言论、出版严格限制,提出了反对世界主义的口号,检查文学作品、文章、报纸,鸡飞狗跳。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斯大林是如何掉进冷战陷阱的?

喜欢 (3)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3)个小伙伴在吐槽
  1. 沈志华搞史学确实缺乏灵性…过于注重事件而非背景了
    匿名2018-11-04 02:17 回复
  2. 刚看了第一节 看到斯大林要加入反共同盟 并且要换取巴尔干 感觉沈大师在说书。。。。。。。。反正 斯大林也不在 随你咋说 图个乐呵 哈哈
    匿名2018-11-05 17:19 回复
    • 普京还想加入北约呢
      匿名2018-11-06 13: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