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联合舰队”一年速成:日本军工实现“后工业时代转型”

军事 rock 10740℃ 2评论

企业备有战时武器生产程序

其实,外界之所以对“出云”号直升机驱逐舰颇为“感冒”,不在于军舰性能本身,而在于它所反映的日本雄厚的军工产能特别是军用造船工业。冷战结束后,日本军事力量迅速发展,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日本海上自卫队武器装备的更新令人目不暇接,世界舆论不断惊呼日本军事再度崛起,究其原因,这还是得益于日本军工的强劲支撑,甚至可以说,日本军事再崛起是日本军工率先实现“后工业时代转型”所带动的。

从2000年以来,承担军用舰艇业务的日本造船企业率先开始大重组、大整合。

2002年,日本造船工业重组为三菱重工、住友重工两大集团和万国、石川岛播磨联合、川崎、三井等四家造船公司,它们仅占日本造船企业总数的3%,但造船能力占到50%。以这些“巨无霸”为龙头,2500余家军舰零部件制造厂商形成了舰艇生产的“星云体系”。

日本刊物称,日本追求花最少的钱办最先进的国防,打造世界先进的军工产业链。目前,日本军用造船业正整体转向虚拟制造,特点是生产车间里不再人头攒动,像三菱重工的一家零件生产厂,厂房里安静得掉一根针都能听见,举目四望只有几名技工在操作车床,其实真正在车间工作的人并不少,但他们都待在车间设计室里……实际上,这里的生产已转变为在计算机上操作,以产品设计图为中心,一经生成,便在计算机上模拟制造,再生成所有生产环节清单,而车间里的技工则照方抓药,按照清单要求将数据输入各种数控车床(CNC)。

追求“零库存”是日本“后工业时代”军工制造的一大特点。日本向来追求技术强军,重视装备性能。表面看,日本海自兵力规模在亚洲不算大,舰艇装备规模多年来受宪法限制也没有大的起伏。但“后工业时代”的日本具有即时生产能力,其实现途径就是通过虚拟制造技术掌握武器生产的所有程序细节,临战时快速制造,不需要平时储备。

一旦需要,启动企业转入战时武器生产程序,那些平时用来制造空调、手机、洗衣机的技术稍加改动,便可即时投入战备生产,届时“油轮变航母、电脑变雷达”未必不可能。据香港《亚太防务》杂志此前报道,如果日本将现有造船能力的20%转产军舰,按照五吨商船转产一吨军舰的一般规律测算,可年产70万吨军舰,这几乎是现有“海自”总吨位的两倍,届时“海自”就能扩张到现有规模的6-8倍,成为亚洲数一数二的联合舰队。

日本军工追求“敏捷制造”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后工业时代制造”还有一个显著标志是“敏捷制造”,即打什么仗,就能造出什么武器,而不是工业部门先花时间弄清要打什么仗,再花时间研究发展什么武器,更不是现在有什么武器生产线就供应什么武器,把军队局限于“有什么武器,打什么仗”的地步。日本认为,应该用战略头脑预测军事需求,超前发展和储备技术。日本军工企业都设有精通战略和作战的需求分析师,立足于长远进行中长期防卫省需求规划,指导从未来五年到20年的技术研究方向。

由此可见,日本军工具有强烈的前瞻性和针对性,使其武器科研足以支撑军事战略转变,并可以根据战略需求调整而快速研发武器。反映在海军装备方面,2005年日本《防卫白皮书》出现“洋上阻止”概念,提出发展大型化、远洋化、高技术化海自舰队的需求。而事实上,日本军船界大佬们却早已闻到风声,当白皮书尚在酝酿阶段就储备好建造诸如1.35 万吨级直升机驱逐舰、3000 吨级远洋大型常规潜艇的生产技术,结果等到项目下达之后,这些大型骨干舰艇都能按期按质交付海自。

需要强调的是,别看日本建造主力舰艇大都不超过5年时间,但其在研发方面所花费时间却至少有20年之巨,没有充分的技术储备和虚拟试验,就不能在军事战略调整后,及时进行武器装备的转变。

长久以来,日本民族工业非常讲究“匠道”,盛行其间的“石门学派”就主张“诸业则修行”,意思就是“劳动本身就是修行”,鄙视粗糙工艺,这无疑成为“后工业时代”军工生产的一大优势。实际上,当今材料元器件工艺比传统工业更上一层楼,精工制造成为普遍要求,例如海军舰载相控阵雷达的T/R天线组件稍有加工误差就会产生自扰,现代军用集成电路制造已接近纳米级水平,工艺要求呈几何级数增长。可见,没有“匠道”思想是上不了“后工业时代”台阶的,而精密性恰恰是日本军工制造的传统优势。

文/田聿 国际先驱导报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联合舰队”一年速成:日本军工实现“后工业时代转型”

喜欢 (3)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2)个小伙伴在吐槽
  1. 打什么仗,有什么武器
    匿名2015-04-20 23:33 回复
  2. 精细化、智能化的管理,智能化的生产制造,堪称现代工业典范。说句不中听的,我国的确应该学习其经验,以充实提高工业化水平。这不是丢脸的事情,不学习先进才是丢脸的事情,而且愚蠢之极。不过,话又说回来,我国工业体系的完整是日本所不可比拟的。日本所谓“打什么仗,有什么武器”虽然的确是应该有的理念,但是,日本还真做不到这一点。首先,舰用燃气轮机仍然严重依赖美英,日本只能引进生产线,按照授权允许的范畴进行组装、生产,核心机还是由美英提供,核心技术美英仍是对日卡脖子。即便日本民用燃气轮机的技术非常之先进,要研发一款堪用的军用燃气轮机仍是力有未逮。航空发动机,日本方面也被美英卡脖子,至今无法独立研发高性能航空发动机,矢量推进技术,美国坚持不提供,日本也无法自己研发出。研发“心神”战机,进行全尺寸模型风洞测试,RCS测试还得借助法国、澳大利亚才能完成。而心神的全尺寸模型本身亦非常小,属于典型的轻型机,其尺寸与米格-21相当,它甚至没有内置弹舱。其首飞也一度推迟。而在整合能力方面,日本也是短板,从J/APG-1的研发就可以看出,故障频发,丢失目标。航电无法整合,雷达800个T/R的功率不足,对空探测只有60公里,后来改进型才解决问题。航母方面,现代航母需要的拦阻着舰系统,滑跃甲板,弹射器,日本都无法研制。
    匿名2015-12-23 19: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