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美军反游击战概念的兴衰

军事 rock 19259℃ 2评论

反游击战

美国《空军》杂志2013年第9期刊登了约翰·T·科雷尔的文章:The Second Coming of Counterinsurgency。文章主要介绍了随着上个世纪60年代越南丛林中的特种作战而兴起的反游击战(COIN)概念,40年后美军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再次碰到了类似的状况。彼得雷乌斯等美军将领将反游击战概念加以扩展,并将其用于实战,但其效果似乎是局部和暂时的,而且在阿富汗不太适用。美军内部对反游击战的效果也存在争议。文章编译如下:

反游击战(COIN)随着越南战争而起落,四十年后它又回来了,成为伊拉克和阿富汗的主要任务。

1961年,反游击战的新准则如野火般横扫美军,也引起了约翰·F·肯尼迪总统的个人热情。当苏联领导人尼基塔·赫鲁晓夫承诺支持第三世界的社会主义“民族解放战争”时,肯尼迪长期感兴趣的所谓“有限的局部战争”又增添了额外的紧迫感。

肯尼迪就任总统两周后,白宫向五角大楼发出了一份《国家安全行动备忘录》,指示五角大楼将重点放在反游击部队的发展上。这是肯尼迪23份《国家安全行动备忘录》中的第一份。

肯尼迪总统特别重视陆军特种部队。在去北卡罗来纳州布拉格堡参观特种作战中心时,他饶有兴致地授权佩戴绿色贝雷帽。在这之前,陆军领袖们禁止精英之外的人佩戴绿色贝雷帽。

各个军种都迈进了反游击战的行列。美国空军组织了一个“丛林吉姆”中队,使用老式飞机,能够利用偏远和原始的基地作战,并在佛罗里达州埃格林空军基地建立了特种空战中心,第一航空突击大队是其主要作战部门。

肯尼迪将前陆军参谋长马克斯维尔·D·泰勒上将重新召回现役,并让他担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泰勒主张“灵活反应”,降低对战略空中力量的依赖,他因为抗议而提出退役,并在《音调不定的号角》一书中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肯尼迪读了这本书,并对书中观点表示赞同。

新学说的试验场将是越南,那里的共产主义叛乱推翻了法国的殖民势力,并在试图推翻吴庭艳在西贡的亲西方政权。

1961年10月,布拉格堡的陆军特种部队在白宫记者团面前进行了能力展示。其中一名参加这次活动的记者是法新社记者弗朗西斯·拉腊,曾全程报道过法国在印度支那的战争。“所有这一切都令人印象深刻,不是吗?”拉腊对《纽约时报》记者汤姆·威克说,“真有趣,当我们试图在1951年这么做时,这并不管用。”

对反游击战的呼吁

美国关于突击队和远征作战的历史先例可以追溯到罗伯特·罗杰斯和他的游骑兵队员在法国和印度的战争。但是,这些行动只是些不太重要的战斗,几乎无法被归类为反游击战。

欧洲殖民势力曾在非洲、中东和亚洲对付过游击队,但是美国在这方面的经验却很有限。这与美国在亚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与阿帕奇族的战斗有一些相似,但仔细看,更像20世纪初美国在菲律宾镇压摩洛人暴动。

“反游击战”(简称COIN)这一术语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得到广泛使用,但是对这一术语的定义仍然存在不同观点。一般来说,它指的是对抗非正规部队的武装革命,这些非正规部队一般采用毛泽东在20世纪30年代创造的“打了就跑”战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在20世纪60年代及以后的岁月里,这种反游击战模式最常引用的成功案例当属英国在1948年和1954年之间压制住了马来亚的共产党游击队。但是马来亚的叛乱分子大都是华人——在马来亚只算少数族群——这使得他们更容易被孤立和锁定。

有一句话在这个世纪依然能引起共鸣,这就是杰拉尔德·坦普勒将军(英国驻马来亚的高级专员)所说的,“答案不在于让更多的军队涌入丛林,而在于人的心里和思想中。”基本战略是“清理并保持”——清理一片区域中的叛乱分子,并保持该区域的干净。这一战略是由罗伯特·汤普森提出的,他是坦普勒的作战参谋军官。这大大超过了赢得人心和思想。超过40万的华人村民被强行重新安置,从而将他们与游击队隔离开,这样游击队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无法在丛林中维持。相当数量的叛乱分子在直接军事行动中被打死。

在1960年至1965年间,汤普森带领一支英国顾问团队来到了南越。在他的建议下,吴庭艳于1961年至1963年间将南越农村村民搬迁到3000多个堡垒般的“战略村”中。这一想法是为了将农民与游击队隔离开,但是主要效果却是让村民们相互疏远。这一实验随着1963年吴庭艳的死亡而结束。后来,汤普森写了一本书,书名是《打败共产主义暴动:马来亚和越南的教训》,这本书至今仍被视作反游击战的经典教材。

实验的不足

美国陆军特种部队和空军突击中队部署到了越南,最初是担负训练和顾问职责,但是后来逐渐升级为直接参战。中央情报局延续了其前任——战略情报局(简称OSS,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立)虚张声势的传统,OSS从20世纪50年代就渗透到东南亚进行秘密行动和情报收集。

到1965年,美国陆军在越南共有60个特种部队营地。反游击战在美国国内的报道中神乎其神,但是在越南的效果却微乎其微。

在很多重要方面,越南都与马来亚有所不同。马来亚的游击队是土生土长的,没有来自外部的大力支持。而南越的战争则是北越煽动、指挥和支持的。在马来亚,英国人拥有主权权力,并完全控制着战斗和国内决策。在越南,反游击战的努力被一个固执而腐败的政府削弱了,它对从根源上消除异议没有一点儿兴趣。

肯尼迪不止一次地说到,“这是他们的战争,我们无法帮他们打赢战争”,但是当林登·B·约翰逊接任总统以后,他让大量美军卷入战争,越南战争成为了他以及美国的战争。陆军上将威廉·C·威斯特摩兰,美国驻越南军事援助司令部(MACV)司令,废除了“飞地战略”(为了让越共叛乱分子远离人口稠密的安全地区),取而代之的是“搜索并摧毁”。

大卫·J·迪恩中校在《空军大学评论》的一篇文章中写道,“到1966年底,越南战争显然已经升级到常规水平,美军投入大力气进行作战”,“空军突击队没有参与反游击战,更多是执行近距离空中支援任务。”

陆军特种部队和中央情报局仍在继续进行“凤凰行动”等反游击战活动,在村子中寻找和消灭所谓的“越共基础设施”。赢得人心和思想阶段——有时被开玩笑地缩写成“WHAM”——大多数时候被视为笑话,直到21世纪初的反游击战再次将它带回来。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美军反游击战概念的兴衰

喜欢 (3)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2)个小伙伴在吐槽
  1.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匿名2015-04-21 18:18 回复
  2. 老乡,开门,送温暖
    匿名2015-04-23 14: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