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徐向前会不会打仗

军事 sean 55207℃ 8评论

和朱德、毛泽东领导的红一方面军一样,红四方面军在斗争实践中,也产生和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创建根据地、发展壮大红军,开展军事斗争,赢得战争胜利的军事思想理论,形成了自己的作战方针原则、一整套克敌制胜的战略战术和富有自身特点的优良的战斗作风。(可遗憾的是,红四方面军至今没有一部较为全面的军史,只有一部《战史》)作为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徐向前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此外,作为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红四方面军既有军事工作、党团工作、政治工作、群众工作、敌军工作等各项工作任务要求,又有中共党的干部政策、知识分子政策、土地政策、工商政策、社会政策、俘虏政策等各项政策的规定,既有政治纪律、军事纪律、生活纪律、群众纪律等严明纪律约束,又有军政关系、军民关系、干群关系、上下级关系等各种关系的准则规范。历史表明,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一样,走的是艰苦奋斗的道路。同时,还必须看到与红一方面军相比,四方面军由于纯粹由农民起家,起点较低,其成长道路自然更为漫长和艰难,所以其领导者也必然有更多的磨砺,而对徐向前来说,它又是不可多得的“时势造英雄”的重要契机。因为有了锻造红四方面军的艰难、独特而丰富的历练,所以,徐向前不仅外在领导层次上要比林、彭、刘高一些,其内涵功力上也比林、彭、刘丰富深厚一些。

红军时期,红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或称中央红军),虽然分头在各自的战略区奋战,各自走上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形成了各自的鲜明特色,但是,它们有着共同的革命本质,同样铸造了辉煌业绩。然而,仔细看起来,和一方面军相比,四方面军除了上述数字方面的优长外,还存有如下几个方面更为丰富的经历和更为独特的成就。

第一、正规化建设程度更高。一、四方面军都是从游击作战开始。四方面军根据地域、敌情和红军发展状况,较快地从游击战向运动战转变,部队的正规化建设较快。相反一方面军转换较为缓慢。正规化程度如何,不仅体现在两支部队的军事思想、组织指挥、体制编制上,更体现在一些战役战斗的结局上。比如湘江战役失败,不能说与这支部队的严重的游击习气没有关系。遵义会议之后,一方面军的游击习气仍然严重存在。一、四方面军懋功会师后,政治局和军委的“松潘战役计划”那么严肃重大的军事决定,林彪在前线想不执行就不执行,毛泽东等人居然也就随了他,以致成为了导致松潘战役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四方面军的正规化建设比一方面军扎实得多。早在鄂豫皖苏区第三次反“围剿”时,面对敌人20余万兵力,四方面军3万余人在徐向前指挥下,实行“围城打援”战法,连打四个大战役,共歼敌6万余人,其中苏家埠战役歼敌3万余人,生俘敌军总指挥厉式鼎。这些胜利既得益于高深的战略筹谋和各种战术精准运用,又得益于部队正规化建设。正规化建设的水平,也可以体现在机动能力和远距离运动转战能力上。1932年红四方面军西征转战,蒋介石亲自指挥10万大军围追堵截,而红四方面军的行动,令行禁止,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沿途共歼敌1.5万余人,并翻越大巴山,进入川北,开辟了川陕苏区。其干练和效率,远强于一方面军长征之途。四方面军的军略战略战术水平的提高和正规化建设的加速,既得益于分别精通国民党军军事、日本军事、苏联红军军事的曾中生、舒玉章、李特等三人的引进借鉴教练,更得益于徐向前统筹融汇,并结合红军军事斗争实践的开拓创新。

第二、大兵团作战能力。红一方面军直到1933年夏天,也就是第五次反“围剿”前,红军总人数一直在4万上下徘徊,也就表明部队作战说不上大兵团作战。从第五次反“围剿”准备开始,大量补充新战士,然而这次反“围剿”作战也算不上大兵团作战形态。真正算得上大兵团作战的是湘江作战,可是,却又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惨败。而四方面军的反六路围攻、强渡嘉陵江,以及进军岷江流域的作战,都不失为红军战史上大兵团作战的成功范例,堪为经典之笔,应该说也属徐向前的得意之作。红军三个方面军会宁会师后,毛泽东于1936年10月指挥宁夏战役,此战可称为大兵团作战,然而其结局却是惨不可言,成为典型的失败战例。所以,可以说徐向前是红军时期唯一的一位多次组织指挥大兵团作战,并取得胜利的领导人,即便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人都没有如此经历。

第三、战略战术更丰富。中国工农红军各支部队都具有丰富的战略战术,其中官方将一方面军作为重点,作了全面总结升华,而四方面军作为人数最多、打仗最多、歼敌最多,红军三大主力中的主力,其战略战术则更为丰富。四方面军经历了由游击队到正规主力红军的阶段,积累了游击作战和大规模运动战、攻坚战、阵地防御战等正规作战的经验,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战略战术。比如,游击队时,创建了七条游击战术原则。形成正规红军后,鄂豫皖时期,围绕运动战和攻坚战,将“飘忽战略”,围城打援战法运用得娴熟自如。川陕时期,在敌重兵三路围攻、六路围攻面前,根据当地地形等条件,采取“收紧阵地”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收紧阵地”这一特别富于表现力的专有名词正是四方面军的创造,其内容丰富,思想精深,非比寻常。“收紧阵地”,强调的是以“阵地”为基础,以“收”和“紧”为主导,它为敌消我长,我反攻胜利,规划了蓝图。在敌强我弱情况下,面对敌“围剿”大军,红军一般采取先退一步,诱敌深入。四方面军既认同和坚持这一原则,同时又不墨守成规,只要有机可乘,不放弃先机制敌,主动进攻。比如,鄂豫皖第三次反“围剿”,就是乘敌部署未定,主动出击,连续四次战役,共歼敌6万余人,粉碎了“围剿”。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胜利后,蒋介石准备川陕“会剿”,四方面军又先敌一步,乘敌部署未成之际,主动进攻,打破了“会剿”。四方面军是一支善于学习、善于创新,作战特别讲究从实际出发的部队,其战略战术,不断创新,不断丰富,其战略战术成就,与它的战绩一样,在中国工农红军中,具有崇高地位。同时,它又是中国红军中唯一的一支在独立自主条件下,解决了反“围剿”反围攻作战的战略和战术、理论和实践的红军主力部队。

第四、开创了诸多根据地。红军10年,就根据地来说,红一方面军是长征“一条线”的两端,中央苏区和陕北苏区,而陕北苏区为别人开辟,一方面军参与了扩大和巩固行动。就建立根据地的自觉性和创建经验的丰富性来说,红四方面军要突出得多。红四方面军不仅先后建立了鄂豫皖根据地、川陕根据地,还在长征路上创造了剑(阁)梓(潼)江(油)北(川)根据地,包括茂(县)汶(川)理(县)、绥(靖)崇(化)丹(巴)懋(功)、天(全)宝(兴)芦(山)名(山)雅(安)邛(崃)大(邑)、甘(孜)道(孚)炉(霍)瞻(化)地域的川康特区,以及甘南岷(州)洮(州)漳(县)西(固)渭(源)临时根据地,等等。红四方面军创建根据地,其主要特点为:最具自觉性和积极性,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方法多种多样,既有汉民族地区,又有少数民族地区,因而经历和经验最丰富。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先后建立“格勒得沙”和“波巴依德瓦”民族民主政权的活动中,实行中共民族政策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为后来的民族区域自治,作出了有益的历史性探索。

第五、宽阔胸襟和全局观念。红四方面军一贯顾全大局,珍视兄弟部队友谊。早在鄂豫皖时,四方面军就有配合兄弟部队行动的经历。遵义会议之后,处于困难中的一方面军急需策应援助,四方面军不惜放弃大发展机会,迎难而进,强渡嘉陵江,进军岷江流域,并南下千里迎接,实现了两军会师。发现一方面军严重困难,四方面军大力给予粮食物资和部队补充。1936年,在红二、六军团困难时期,红四方面军又调整行动部署,南下数千里迎接,并热情给予粮食物资和部队补充。历史事实表明,没有红四方面军的迎接,红一、二方面军不可能完成北上任务,甚至有被国民党军消灭的危险。此外,红四方面军还积极策应了红二十五军的长征。更为突出的是,红西路军为了策应中共中央和河东主力的生存和安全,于河西地域孤军奋战至一枪一弹。可是,红四方面军这支胸怀全局,忠实于理想信念,忠实于党、人民和民族的部队和成员,却长期不被信任,并饱受歧视,从而使广大指战员始终面临不公正对待的考验。

以上,就是徐向前所在的红四方面军的非凡而坎坷的经历,这种背景下的总指挥徐向前,自然舞台更宽阔,视野更高远,历练更丰富,涵养更深厚,而如此条件下造就的作战指挥能力,自然也就居于更高层次上。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徐向前会不会打仗

喜欢 (36)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8)个小伙伴在吐槽
  1. 铁血红四
    匿名2017-07-09 20:25 回复
  2. 铁血红四 伟哉徐帅!
    匿名2017-07-13 13:14 回复
  3. 此文是吹拍贬战术
    匿名2020-06-29 09:30 回复
  4. 四方面军百丈战役,徐向前要不要负责任?要是打硬仗,拼命,那是打不败国民党的。
    匿名2020-06-29 09:34 回复
  5. 此文歪嘴夏宇立写的吧
    匿名2022-01-01 04:20 回复
    • 我笑了,你会不会统计,四反歼敌8.7万,五反红一战史后面不完全统计就有3万了,实际4万多人,六次进攻战役宁都起义3.8万,东方军乌江圩战役1万一反前红军歼敌5万多人,这几项就23万了,
      匿名2022-03-08 21:08 回复
  6. 红一歼敌42万,红四歼敌36.9万解放军全史里清清楚楚。
    匿名2022-06-09 16:58 回复
  7. 此文是吹拍贬战术,不过说实在的,因为临时中央到苏区全面的压制下,红一在五反前就失去了自主权,失败后西征出逃是正常现象。徐帅在红四被张国焘压制干扰情况不如红一严重。
    匿名2022-06-24 15: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