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宁夏战役期间。1936年10月下旬,宁夏战役发起后,徐向前根据军委和红军总部关于宁夏战役作战总方针,制定了四方面军行动部署:“决以三十、三十一、九三个军迅速渡河,以一个军向兰州大力压迫,两个军速控五佛寺、一条山、红水一带战略地区,留五军在河两岸监视靖远、一条城之敌及守船任务,四军位现阵地扼阻会、定敌人。”(红四方面军战史编委会编:《红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长征时期》(以下简称《长征时期》)第843页)24日,红三十军突破黄河天险,成功渡河。可是,25日,毛周即突然改变原定战略方针,停止红军主力渡河,改为“重点击破南敌”。河东河西作战立刻陷入混乱。面对困局,徐向前连续致电军委和总部,建议四方面军全部或主力渡河,以迅速开展宁夏战役,“如不全部渡河,各方掩护顾此失彼,不但开路、掩护、决战都难完成,甚至根本影响战役计划,望重决速示,万勿坐失良机。”(《长征时期》第846页)“四方面军任务之大,兵力之散,既不便于展开向北,又不利于处处掩护,平均使用,多少无重心,不但远方任务难速完成,即控制战略枢纽亦恐难久固,指挥上深感不便。因此建议:(一)三十一军无论如何须抽出随指挥部行动。(二)南面由四军担任防守即是,以打拉池为后方,归总部指挥。(三)五军暂控制靖远两岸,主力(至)三角城,尔后跟进。(四)九、三十、三十一三个军以两个军出动,如得手后即分一个军出定远营后四方面军主力控中卫。(五)船只待三十一军渡河后,即可开到三角城。”(中档287卷26号)可是,毛泽东不予理会。接着,又以组织海打战役名义抑留准备过河的三十一军,撤离会宁、定西地域阻击部队,致使虎豹口渡口过早丢失,红四方面军被敌分隔成河东河西两半,最终导致宁夏战役流产。
第三,组成西路军和进入永凉地区时。宁夏战役失利后,毛泽东等人制定“作战新计划”,准备放弃陕甘宁苏区,实行战略大转移。计划决定河西部队称西路军,执行从新疆方向打通苏联,建立河西根据地任务。据此,徐向前计划:西路军第一步以主力迅速进到凉州地区,占领凉州后打击反扑之敌。另以一军占领永昌、大靖。“第二步如受着南敌压迫时,或后路受威胁时,即主力拟进占甘州、肃州地区,并准备接通新、蒙和远方。”(《长征时期》第881页)这一计划的指导思想是,“兵贵神速”,“要趁天候还不太冷,河西走廊敌人兵力空虚,一鼓作气插过去”。(徐向前:《历史的回顾》第522页)为了保证这一计划顺利实施,完成打通苏联,接受援助任务,还向中央和军委提出:“对外与远方,请中央即具体迅速布置,一切免失时机”,“请国际与我们直接发生关系,并在新、蒙适当地点建立联络站”,“中央与国际迅速多派干部、技术人员来此工作”,“请在华侨青年与新疆之东北义勇军中进行公开工作”。(《长征时期》第881页)体现了徐向前西进战略思维的前瞻性。徐向前还迅速作出了行动部署,规定西路军“十一月二十五日先头部队到甘州,十二月五日到肃州”,并提出“打通远方为主要任务,我在现地区创造根据地不能不居次要地位。”(《长征时期》第887页)
可是,徐向前的计划和部署,很快就被毛泽东打破。11月17-28日,毛泽东等人连续10多道命令,要求西路军就地停留,建立根据地,不可以到甘州以西,更不能到新疆,“主力应准备东进一步,策应河东”。还明确反对西路军直接与“远方”联系,“远方通电无密本”,联络人员也“不要派去”。(《长征时期》第888-903页)面对如此情况,徐向前等多次向中央和军委报告,再三陈述此地地形、民情、敌情利于敌而不利于我,西路军停留不利。“此间地区房屋为堡寨、土围,不便出击与运动战。大路两翼平行路多,便敌迂回,敌以集团骑兵猛犯。白天只能守围寨,如无火力可被敌攻破,固守则子弹消耗极大。夜出击敌每散逃,不便消灭,行动必多在夜间,异常疲劳。小部不能远出活动,如稍离堡寨,敌骑即乘机袭击。”“群众斗争不易发动,扩红筹资较难。”(《长征时期》第894页)“(甲)马敌现伤亡约五千以上,但能抽大批民团壮丁迅速补充,人马子弹均有。凉州即能抽壮丁三万。因此仍能继续与我拼战。(乙)马敌战术以骑兵四出活动,以成团密集队形猛攻堡寨,前仆后继。黄昏后畏我夜战出击,即退守堡寨。反复攻某点不得手时,即又集兵攻另一点。敌大部以乘马,进退均速。我方胜利难缴获,败即无生还。(丙)这带地形开阔,区域狭小,无树木房屋,尽有堡垒,不便迂回抄击。(丁)每守一堡寨须一营以上兵力,枪弹少,难阻敌攻,激战终日,部队即可耗尽子弹、炸药。矛刀、刺刀极少,又难补充,弹尽即陷,损失更多。”“我们现无能集优势兵力,弹药太少,难以在甘东地区(即甘州以东——笔者注)灭敌。”(《长征时期》第899-900页)可是,毛泽东根本听不进。西路军被迫停留在永凉地区,立刻遭到了优势之敌的围攻,虽然西路军给敌以重创,但自身损失亦大,元气大伤。
第四,临高地区期间。1936年12月下旬,西路军遵军委命令继续西进。1937年元旦前后,全军进入临泽、高台地区。此时,马家军主力尚在200里外后方。徐向前计划:西路军作短时休整,补充粮食,准备继续西进。1月2日,徐陈报告军委:“如敌无大的压迫,即大部留高、抚休整。如被敌迫,即准备部署肃州,以一部诱敌进展。”(《长征时期》第919页)1月4日,又报军委:“高台以东人粮极富,以西则甚荒凉,据点少且远,正值天寒,如主力控制高、抚,进则齐进,道路、粮、房、敌骑均不许可;打则齐打,亦只有坐待消耗。”建议军委:“如何以外力帮助我,或以外交武力扼阻二马,或令三十一军、四军过河配合,则我损失必少,任务更易完成,或则我们即均在高台战敌,远方物资用外力送下,亦属必要。”并表示:“西路军抱最大决心,克服空前困难,不怕牺牲,照前电完成任务。”(《长征时期》第920页)可是,1月5日,毛泽东电令西路军:“即在高台、临泽地区集结,暂时勿再西进。”“全军集结于二、三点”,“伺机消灭敌人”。“全靠你们自己团结奋斗,取得胜利,不要靠任何外面的援助。”(《长征时期》第921页)8日,再电示西路军:“望你们早下决心,集中全力击退尾追之敌,创造肃、甘、安根据地。”(《长征时期》第925页)当日又电示西路军:“你们应从信赖本身力量,动员全军在临、高地带,以消灭敌人来完成创造根据地的任务。”“西路军需全部集结临、高地带,执行上述任务,并求休补,现勿分兵去安西。”(《长征时期》第924页)毛泽东强令西路军就地停留建立根据地,不仅不让西路军“分兵去安西”,拒绝四军、三十一军来援,还隐瞒共产国际已经派出人员前往新疆迎接的事实,并谎称共产国际“最近两个多月没有电报来”。(《长征时期》第929页)
徐向前估量当前形势,以及西路军担负的打通国际路线,接受援助任务,认为临高地区不可久留,西路军必须继续西进。西路军遂于1月6日致电军委:“此地村落尽是堡垒,分兵即不能灭敌,集结则粮易被敌困,攻则伤亡甚大”,“停此太久消耗实力”,如必须建立根据地,“既(然)不能希望任何外力援助,则建议四、三十一军归还建制”。(《长征时期》第922页)8日,徐陈又致电军委:“再请求将三十一军、四军向凉州进,以便夹击此敌,不然,单靠西路军恐难完成其任务”,“此地有其特点,不可忽视”。(《长征时期》第924页)此时,毛泽东错误指挥不仅表现在战略方针上,而且其战术层面上的基本认知和战术指导,更令人莫名其妙。比如,其一,他说“西路军且多系骑兵”,便于“出敌不意而各个击破之”。(《长征时期》第924页)事实是,西路军骑兵最多时也才500余骑,何以“多系骑兵”?其二,他说“马敌只是善打游击战”。(《长征时期》第927页)事实是,马敌打的是运动战和大规模持久围攻战。其三,他说马敌“已离其策源地甚远,接济“必困难”。(《长征时期》第925页)事实是,临高地区原本就是马敌长期经营和控占的地盘,接济困难者是我而非敌。其四,他说西路军“每人能拿一样武器,刀矛也好,能人自为战,即可灭敌。”(《长征时期》第927页)事实是,西路军在七八倍于己、以骑兵为主,有飞机和大炮火力掩护的敌人持久围攻面前,拿一件武器即可灭敌,岂不是痴人说梦?其五,他说西路军在临高地区“集中全力反攻追敌,消灭其一部,即可创肃、甘、安根据地,远方亦自然打通、寒候亦渡过、接济亦必到手”。(《长征时期》第925页)事实是,西路军在临高地区目前度日如年,每天生存都难,哪里还谈得上以后的这等好事?等等,不胜枚举,简直到了信口开河,胡言乱语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