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马斯克星际殖民计划的关键:SpaceX 巨型火箭全纪录

科技 rock 37354℃ 3评论

为什么要有多行星的人类文明?

两个原因:

•好玩,有趣。(这里有一段去年我采访伊隆的视频,伊隆阐明了他的观点。)

•把鸡蛋全部放在一个篮子里不是个好主意。我们现在全部生活在地球上,也就是说,不管出于自然还是我们自己的技术,一旦地球不好了,我们就全完了。好比把一个珍贵的数码相册存在了一个不一定特别靠谱的硬盘里。这时候如果是你,你会聪明地把相册备份在另一个硬盘上。其实道理是一样的。伊隆把多行星生活看作是 “地球物种的人寿保险”。

为什么选火星?

金星靠不住,表面温度高得可以熔化铅,气压大得惊人,风刮得让人难以忍受。

月球上的自然资源太少,一天等于地球的 28 天、并且没有大气层在白天阻挡太阳直射、晚间对地面保温,一整天都没法活。同样,水星也是这种情况。

而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都只是伪行星的巨大气团。

木星和土星的一些卫星倒是有可能适宜居住,但是比火星更远、更冷、更暗,所以自然没道理考虑它们了。

冥王星甚至更远、更冷、更暗。所以不要再问我冥王星了。

然后就剩下火星了。火星也并不好。如果火星是地球上的某个地方,没人会愿意去的。但对比其他那些选择,火星太美妙了。虽冷,但不会冻死。虽然有些暗,但不会比地球暗到哪儿去。虽远,但也不是遥不可及。

火星上的一天跟地球的一天基本一样长,对人类来说很好,并且很适宜种植地球植物。火星的表面引力不算太低也不是太高(大约是地球引力的三分之一)。火星上有大量冰冻水以及适量的二氧化碳,这一点对于早期移居火星至关重要,对于未来把火星 “地球化”、把它改造为更适宜人类居住的星球也非常有用。

总的来说,我们很幸运能有“火星” 这么棒的选择——如果放在其它太阳系里,我们很可能找不到。

为什么是一百万人?

因为伊隆觉得一百万人是在火星上创造自给自足文明所需人数的粗略估计。伊隆这样定义 “自给自足”:

即使不会再有来自地球的宇宙飞船,火星殖民地最终也不会灭亡——不灭亡需要一个巨大的工业基地,比在地球上建要难得多的工业基地。

换句话说,如果二号硬盘依赖于一号硬盘才能用,那么相册其实并不是真的被备份了,对吧?二号硬盘存在的意义就是如果一号彻底坏掉了,二号还能转危为安。

虽已有很多激动人心的原因可能导致地球这块硬盘 “坏掉”,比如小行星撞击、人工智能灭绝人类、特朗普搞死我们、ISIS 弄出什么恐怖的生化武器等,伊隆还提到了一些不太戏剧化的可能性,比如不再会有来自地球的飞船,仅仅因为地球文明不再有能力发送它们了:

飞船不能从地球飞去火星还有另一些原因,可能是第三次世界大战,可能是地球变成了一个宗教国家,也有可能是地球文明慢慢退化,不能再承担自己的重量。埃及人曾经会建金字塔,后来却忘了怎么建。他们也不记得怎么解读象形文字,直到发现了罗塞塔石碑。

古罗马人也是这样,他们有室内管道系统,他们有高级的高架引水渠,可后来全部毁了。中国一度有世界上最大的远航船队,一路到达非洲,然后某个傻皇帝继位,觉得远航不好于是把船都烧了。

所以,我们谁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现在要跨过去的最关键的门槛是实现自给自足所需的人数和大量的货物。粗略估计大概需要一百万人和一千万到一亿吨货物。

换句话说,我们不要再耽搁了。

好,但是怎么把一百万人弄到火星上去呢?

选出下图中绿色的部分:

一百万人去火星

其实不难。如果我们能挑出地球上既想去火星、又去得起火星的一百万人,这就是未来一百万的火星殖民者。

然而,目前,黄圈很小,蓝圈还没有。

伊隆认为——这里我也比较同意——如果蓝圈足够大了,就不必管黄圈了。毕竟如果火星可以负担得起、安全,你也知道还能回来,许多人都会想去的。

难的是蓝圈。问题是这样的:

之前美国国会问过 NASA,把 5 个人的团队送到火星需要 500 亿美金。每人 100 亿。伊隆觉得如果想让蓝圈足够大,每个人去火星的成本应该是 50 万美金。也就是现在成本的两万分之一。

两万分之一。

就好比盯着汽车行业说,“现在一辆新本田要花大约两万美金。为了让这个行业活起来,我们需要把新车的成本降到一美元。”

所以这是什么鬼?

这个 “鬼” 是这样的:

试想,如果飞机运营的方式是:起飞飞往目的地,不落地,而是乘客跳伞着陆,然后飞机坠入大海爆炸彻底 “落地”。所以每架飞机是一次性的,如果还想坐飞机,需要再造一架飞机出来。

一张机票票价一百五十万美金。

太空旅游现在非常昂贵,主要原因是我们让火箭自毁坠入大海(或者在大气层焚毁)。

伊隆创办 SpaceX 的时候,下定决心解决这一难题。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考虑到之前没人做成过,包括美国和俄罗斯在内的国家花了几十亿尝试但也没有搞定。但 SpaceX 年复一年地琢磨这个难题,几经失败、不断尝试之后,2015 年底,他们做成了:

SpaceX ORBCOMM-2 Booster landing in under a minute via YouTube

然后他们成功了一次又一次。现在他们成功的概率比失败要高。这是白天拍摄到的最近一次着陆的场景:

SpaceX Falcon 9 – Successful Drone Ship Landing – 8th April 2016 via YouTube

很快,之前已使用过、着陆过、飞行测试过的猎鹰 9 号将首次为 SpaceX 执行新任务,正式使 SpaceX 的火箭可被 “回收再利用”。

发射旧火箭只需要买推进剂(燃料和液态氧)以及做一些例行维护。这就使太空旅游的成本降低了一百甚至一千倍。

这之后我们还有 19/20 到 199/200 的成本需要砍掉。如果 SpaceX 可以一次性带一百人甚至更多(而不是国会跟 NASA 问过的五个人),成本会降下来一部分。剩下的部分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创新实现,比如在轨燃料补给(成本降低 5-10 倍)、在火星生产推进剂,这样就不用携带回程所需的推进剂了(成本再降 5-10 倍)。这些等一下再细说。

突然,票价不仅降到了 50 万美金一张,而且还有可能更便宜(伊隆说有可能降到 10 万美元一张)。你可能还没注意到,SpaceX 的创新正在革新太空旅游的成本——这一改变会打开我们现在无法想象的大门。当革新足够深入,SpaceX 将一百万人送到火星的愿景也许真能实现。

我们要去火星了。这周,SpaceX 就展示了能把我们送到火星的东西。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马斯克星际殖民计划的关键:SpaceX 巨型火箭全纪录

喜欢 (11)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3)个小伙伴在吐槽
  1. 星际殖民
    匿名2016-11-03 19:03 回复
  2. 这货穿越回来的吧
    匿名2016-11-07 20:10 回复
  3. 星际移民朝阳产业
    匿名2016-11-11 20: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