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 the truth is often a great lie.

美国海军“分布式杀伤”作战概念是为对付中国吗?

军事 rock 17442℃ 1评论

2、其次可以增加舰船数量以改善兵力存在水平

潜在敌军“反介入/区域拒止”的优势在于拥有数量充足的精确制导武器,可确保取得齐射竞争胜利。它可阻碍美国海军的机动自由,使其陷入消耗战,存在力逐步降低直至消失。“分布式杀伤”的一项重要内容,即为现有的水面舰船装备更多的反舰导弹。这意味着战场上齐射竞争双方精确制导武器数量由不平衡走向平衡。“凡船皆可战”的口号略显夸张,但主力战舰增加中远程反舰导弹数量之后,将形成新的火力存在水平。这种改变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现代化高端海上战争中夺取优势,还在于和平时期实施危机反应时,在很短的时间内有武器可用。以目前的存在水平,无论是“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还是濒海战斗舰,进入中国南海执行“航行自由”行动,只能有招架之功,难有还手之力。通过“分布式杀伤”来提升存在力,已经十分紧迫。

(二)现实中的挑战

1、情报、监视与侦察

精确打击作战时代,情报、监视与侦察是基础,“分布式杀伤”更离不开它。无论是防御还是攻击,实现作战效果的基础是全维度态势感知、目标获取和定位。这也是长期以来,美国海空军前沿情报搜集飞机一直在中国沿海空域实施侦察的主要原因之一。要真正推进“分布式杀伤”,美国需要更庞大的情报、监视与侦察体系支撑,而不只是几种导弹而已。

2015年5月30日,美国防部长卡特宣布将启动耗资4.25亿美元的“东南亚海事安全倡议”,目的就是通过增强区域盟友和伙伴国家在海上领域的感知、共享和贡献能力。美国可能的投资方向包括:更为先进的情报、监视和侦察能力,以提高盟友和伙伴国的“感知”能力;配套技术基础设施,以促进整个地区的海上信息共享,从而建立起通用共享态势图。这是美国构建南海作战体系的重大举措之一。这也表明,随着中国南海军事能力的加强,美国在这个区域的情报、监视与侦察优势在削弱。

2、后勤保障

后勤保障是“分布式杀伤”作战方式面临的挑战之一。不管部署位置如何,所有舰船都需要加油和补给。舰船的行动空间越大,就意味着后勤保障的负担越重。目前美国海军的全球后勤网络,针对的是以航母为中心的传统舰队。这个网络能否进一步细化,覆盖大范围的海域,从而有效支持新的“分布式杀伤”作战行动,是值得拷问的。此外,美军第一、第二岛链军事基地的生存度在降低,持续提供后勤支援的能力也在削弱。尽管这些年,美国海军重点推进“海基能力”的发展与建设,但反舰作战能力提升过程的物资和弹药保障,仍然会给后勤提出更高的要求。美国海军为发展“分布式杀伤”作战概念而实施的系列研究、试验和演习中,后勤保障都将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3、指挥控制

指挥控制的困难与后勤保障的困难是一个道理。这是作战空间的扩展所带来的。目前航母打击大队的指挥控制模式是可靠的,经过了实践的检验。然而新的兵力部署模式,必须要有新的指挥控制体系与其相适应。水面舰船反舰作战能力加强之后,如何在既有功能和新功能之间协调分配任务,如何更密切地配合作战,都需要更有力的指挥控制流程与体系。这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无论是“协同作战能力”还是“海军一体化防空火控”体系,如何才能更好地支持“分布式作战”行动,仍然需要不断的验证和改进。

四、未来展望

“分布式杀伤”作战概念为美国海军未来在西太平洋地区的海上优势描绘了美好的前景。但由于它涉及到作战样式的深层次变革,武器和作战试验层面的行动依然很少,要说这种新兴作战概念能真正发挥作用仍为时尚早。“分布式杀伤”作战概念所需要的转变,绝不止于几种反舰导弹,而是需要包括武备、训练、文化的转变。因此,现有作战体系能否成功转型有疑问,转型之后能够真正形成优势也有疑问。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分布式杀伤”作战概念涉及到美国全球霸权的战略基础——制海权,对美国维持西太平洋地区现有的战略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引起了美国海军的高度重视和防务研究界的高度关注,很可能会发展成为对付中国的全新联合概念。

文/陈传明 来源:知远战略与防务研究所

转载请注明:北纬40° » 美国海军“分布式杀伤”作战概念是为对付中国吗?

喜欢 (1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1)个小伙伴在吐槽
  1. 连反舰导弹都不装,太瞧不起人了
    匿名2016-11-11 20:37 回复